很多人知道杨绛,往往源于钱钟书先生那一句“最美的妻,最才的女。”或是之前大家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情话——“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要结婚;我娶了她十几年,从未后悔娶她。”
钱钟书中年时,曾经在诗歌里追忆他们恋爱的第一面:
颉眼容光忆初见,
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腼洗儿时面,
曾取红花和雪无。
抛却“钱夫人”的光环,杨绛本人是民国时期最才华横溢的女性之一,她是文学家、剧作家、翻译家,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60多年,直至2014年还在公演;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译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在96岁时,她还出版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的时候又出版250万字、共八卷的《杨绛文集》……
活到105岁的杨绛先生在经历的这一百多年的中国,战争与动荡始终存在,灾难频发。上至国家,下至家族、个人都存在无数变迁与哀痛。这些或人为,或自然所至的灾难,其中任一在今天都有可能压垮我们的许部分人,但在当时,所有人都是在这样岁月中负重前行,杨绛先生更是以平静的态度,坚韧的经历着生命对她的种种历练。
亦如她本人所说的: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会早早洞悉了杨绛先生的内在格局,她曾借翻译兰德的诗,写下她的心语: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她也曾在《百岁杨绛老先生》的一次访谈中,再三强调“甘当一个零”。这个零,不是空洞的,是保持一个零的状态,她说:“这样她可以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别人看不见我,我却像穿了隐形衣,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别人不拿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她看淡世事,也洞悉人生,因此她在长达一百年的人生中始终不争不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