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暗时间》,我们了解了作者自己采用的“亲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过就像蔡叔说的,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单纯地去效仿某些成功人士的做法,而是搞懂每一个习惯的底层意义,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根据不同的学习习惯类型,我们可以发现出某些共性。
一、找到靠谱的知识源头
知识源头的靠谱程度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学习质量,因为它是我们学习的大前提。假如我们所学习的内容被证明是伪科学、错误的,那么我们学习所做的完全是无用功。更进一步,对于错误的知识或者概念,我们越努力学习,对我们造成的危害也越大。无论是通过google&wiki还是花时间挑好书,都是力求保证我们所接触到的知识是值得信赖的,不会浪费我们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好的搜索引擎和百科通常是我们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我们搜到的文字信息十分重要,文字信息后面的引用链接,是我们在该知识领域持续深挖的好帮手,为我们的深入学习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好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现在市面上的书籍浩如烟海,每本书籍都在给我们的头脑输送信息。这些信息是有价值的还是垃圾?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持续地向头脑中输入垃圾信息、错误信息,到头来还不如什么都不读。读的越多,这些思想就会越发的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越发导致我们错误的行为模式。
二、学习如何学习
李笑来老师的公众号叫做“学习学习再学习”,第一个和第三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目的是建议大家学习了学习方法之后再进行学习。我认为这与作者提到的元知识是一回事。元知识,就我的理解,是思维的思维。我们通过对元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比如,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大脑学习过程中的特征,根据这一特征我们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记忆和理解。
比如在本尼迪克特·凯里的著作《如何学习》中介绍道,认知科学家bjork提出学习的“必要难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学习之后进行记忆提取时要给自己设置难度。比如间隔时间拉长一些、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换个背景音乐等,总之让你的记忆提取无法找到当时的线索。这样的困难的记忆提取,可以保证你在提取之后记得更牢固。这其实就是指导学习的方法论,根据该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复习。
三、持续输出
无论是写读书笔记,讲给不懂的人,实际上都是一种学习成果的输出。更为本质的是,每一次的成果输出,都是一次记忆提取的过程。想要恰如其分地被提取,需要线索的串联。写出来或者说出来,都是人为地为提取过程制造线索。
比如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图书馆里给一位同学讲解了蔡叔《认知突围》的内容。那么当我再次遇到一个艳阳天的下午或者又到了图书馆,我就会更容易想起当时我给同学所讲的《认知突围》内容,关于《认知突围》的记忆,我又多了两个提取线索。通过我们不断的积累,收集的线索越来越多,我们也就更容易提取。
四、反思
反驳自己的思维,思考自己的每一步思维推导是否严谨。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我们大脑通常习惯于固守自己的观点,遇事不会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反驳自己的思维,就是给自己的思维做了一套“思维体操”,发现其中的漏洞,更理性地做出决策。
以上,就是通过作者的学习方法,我概括提炼的底层意义。有效的学习不拘泥于固定的习惯和形式,只要明确了学习的底层意义,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