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生活在北方的一个省会城市。小学时代甚至学龄前,我就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邻家爸爸是少年宫老师,他曾发现我对于美术有浓厚的兴趣,非常喜欢画画,于是劝说我的父母送我去少年宫学画画。父亲很快拒绝了,理由是,我家孩子学习好,要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走正路,可不要不小心成了艺术生,他认为“鲁美”里面的孩子都是读书不好才去学习艺术以求谋生的。现在想想这个理由真是令如今成为了大人的我汗颜。
后来有个艺术学校来我们小学里招生,老师把班上几个出色的学生送去了考试,我也在其中。对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门门功课考双百的我来说,那时候的老师一定觉得我看起来死板,需要艺术的熏陶了,哈哈。毫无悬念地,我考上了古筝和艺术表演,然后父母以古筝太大,没有时间接送;女孩子学表演不容易走上正路为理由,快速拒绝了我业余时间去艺术学校补课的强烈愿望,也拒绝了想要培养我的老师。
我的曾经刚要萌芽的艺术的种子,就这样被扼杀在萌芽中了。
读到这里,你一定以为我的家庭条件不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的家境在当时的大城市里算是中等偏上,80年代中后期的北方省会城市,大家好似家境都是十分普通,同学家里都是国企双职工,少数几个的父母是做生意的,而我家就是当时少数做生意的家庭,而母亲还是没有丢掉她的国企职工的铁饭碗,加之我是独生女,父亲又是独生子,所以家里的资源是完全倾在我一人身上的。之所以父母不同意我接触艺术,完全是思想观念的差别。
思维的固化,可以令一个有文化有学识的人也可以思维受限,非常的传统和保守,体现在行为上就是固执和古板,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父母的一种坚持,毕竟也是第一次做父母的人。
然后你会想说,一定是我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并不支持一个品学兼优的小女生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艺术爱好。但其实不是的,父亲是大学文化,母亲是初中毕业,但是她的思想好像更加前卫,在每个时代都能作出惊人之语。比如我妈曾说过,女人其实大可以不必结婚,如果缘分没到,完全可以不用急,结婚不结婚无所谓的,只要能够生活幸福就可以了。
如今年近四十,送别了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子渐渐长大,我体内艺术的种子再一次蠢蠢欲动,并在这个秋天开始萌芽了。我想,对于艺术的执着和向往,多晚都不算晚,只要热爱,只要自己的内心真正需要,一定可以从点点滴滴之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的。
现在,身边每天都有忙忙碌碌的众生在生活的漩涡里转个不停,当我们闲暇之余,放空自己的时候,发现有的人除了工作和生活之外,完全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哪怕一点点,导致他们即使闲下来也觉得无所事事只能看看电视,玩玩手机打发时间,我真的觉得这样的人生百无聊赖,应该培养自己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一点点兴趣,来丰富我们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