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组类似的词汇, 我会在这个课程中讨论, 即圣人、圣母和圣婴, 不过在第一章中, 我先讨论一下圣人和圣婴, 后面会讨论圣母, 以及与圣母形成绝配的巨婴。
圣母和巨婴现象比比皆是, 我们社会如此, 看世界也是这样。至于圣人和圣婴, 则是相对极端一些的现象。
疫情期间, 有一个小插曲, 钟南山院士的儿子钟帷德, 被发现戴了一条爱马仕的腰带。爱马仕是顶级奢侈品, 而这条腰带估计价值数千到数万人民币。这引起了一些网友的抨击。
不过, 接下来的讨论变成了一边倒, 大家都在支持钟南山父子, 认为以钟院士的贡献, 他家人戴个爱马仕腰带算什么, 最好是, 他们家物质生活都是超级丰盛级别的, 这样才对。
需要澄清的一个事实是, 钟帷德是名医加博导, 和父亲一样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才, 就他自己的收入而言, 买这么个腰带, 实在是小意思。
虽然后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 但这种对钟南山及其家人的挑剔, 也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个深层逻辑
—— 总是期待着圣人降临。
钟南山院士, 在 2003 年的 sars 疫情中贡献极大, 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中, 已 84 岁高龄的他也是中流砥柱。并且, 他们一家子简直是全方位优秀, 像钟南山年轻是国家级体育健将, 现在也保持健身习惯, 所以 84 岁的他仍然健壮。总之, 他是专家中的标志性人物, 堪称是“ 国士无双”。
“ 可是, 他还不是圣人啊!”—— 爱马仕事件, 反映了一些人的这种心声。什么是圣人?
我们对圣人的期待是, 他们不仅是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 是他们没有私欲。
我们历史中一个极其经典的例子, 是王莽。讲到这儿, 我要再次推荐张宏杰的《坐天下》一书, 书中他讲了王莽这位奇异的皇帝。
王莽先做道德家, 做到了圣人的份上, 然后被民众、官员和知识分子联合起来, 推到了皇帝的宝座上。但当他想把一些道德标准往全社会强推时, 导致了灾难性后果。
不过这样讲, 就好像在说, 王莽初心很好, 但整个社会其实没做好接受他的道德标准的准备。其实并非如此, 当了皇帝后, 王莽除了讲道德, 其他太多方面简直是昏庸无智。
用精神分析的术语讲, 就好像他屏蔽了智商, 这个重要的自我功能。
关于王莽的故事, 我就不多讲了, 感兴趣你可以直接读一下张宏杰对他的解读。
太讲道德的时候, 人是容易屏蔽自己的智商。
看王莽的故事时, 我会有这种感觉。其实反观自己和周围人也一样, 不知你是否有同样的感觉。
不过, 在追求成圣的道路上, 也有人全方位开挂的, 这个人就是明朝传奇人物王阳明。在思想、军事、政治乃至权力斗争等方面, 他都是顶级人物。
王阳明从小就志向大, 他的志向是, 想做圣人。到了 36岁时, 他被贬到贵州龙场, 而他在龙场一个石棺内闭关时悟道, 深刻洞见到, 宋明理学中一直对立的“ 天理” 和“ 人欲” , 其实是一回事, 天理即人欲, 人欲即天理, 一切都是人心的演化, 他由此提出“ 心学”。
存天理, 灭人欲。宋明理学中的这句话, 相信你一定听过。这句话给人的直观理解很容易是, 得“ 灭” 了你的欲望, 遵循高标准的“ 天理”, 就像是在反对人的欲望似的。
这样的理解很极端, 而宋明理学的支持者则说, 这种理解不对, 因为在理学家的诠释中, 他们强调的是, 不要放纵欲望。
例如你得吃饱, 这是“ 天理” , 而如果渴望吃得精美奢侈, 这就是“ 人欲” 。
如果放纵“ 人欲” , 人就会陷入对欲望的无穷无尽的追求中, 而如果遵循 “ 天理”, 这就是合适的。
用心理学术语讲, 吃饱是“ 需要” , 对应的英文是 need , 而吃得精美, 是“ 欲望”, 对应的英文是 desire。追求的是欲望时, 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心理赋义, 也就是说你在心理上对这个东西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时很容易脱离现实的需要。
例如, “ 需要” 是你要吃一个馒头, 而“ 欲望” 就容易是你想吃“ 世界上最好的馒头”, 这一下就变得不同了。
讲到这儿, 我们也会看到, 需要对应的是现实性, 而欲望对应的是想象, 这太容易陷入到全能自恋级别的想象。
按说宋明理学的解释像是很中庸、有道理的, 可“ 灭人欲” 的“ 灭” 这个字, 的确是一种极端表达。
并且, 人的想象世界中, 也会对这些灭掉了欲望的圣人, 赋予一种无所不能的想象。谁灭掉欲望最多, 谁就最厉害。
例如金庸的《天龙八部》中, 最厉害的就是少林寺中的扫地僧。小时候, 我看武侠电视剧时, 觉得常见到“ 天聋地哑” “ 枯荣大师” 等等类似描绘, 这些灭掉了欲望甚至身体机能的人, 都厉害得不得了。
但这也许只是想象, 而现实中, 得是王阳明这种, 将天理和人欲统合到一起的人, 才真可以最厉害。
讲这些部分, 这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联系?
你可以问问自己, 你有对欲望的压制吗?
当你看到社会中的一些你崇拜的人时, 你会期待他们是没有私欲的吗?
作为有点名气的心理学者, 我多次遇到别人对我的这种期待。
举一个看似极端, 但我还不觉得奇葩的例子。 2008 年汶川地震前后, 我接连三次讲座时, 都遇到一个男粉丝, 他对我有点狂热, 第三次时, 他还现场送了花。收到男粉丝的花, 我受宠若惊, 也有些不自在。那时我也不擅长拒绝人, 讲座结束后, 我要坐地铁回家, 这位年轻的男子也要跟随。
路上聊天时, 他说:“ 武老师, 您肯定是特别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吧。”
这一刻我知道, 他对我有了不切实际的想象, 心理学叫【理想化】。我有意识地想打破他的这份理想化, 于是对他说: “ 怎么会, 你看我这几次讲座, 都是收费的, 讲课方不给我钱, 我不会来, 钱对我很重要。”
从此以后, 我再没见过这个男孩, 现在还记得, 他对我的失望。
所谓粉丝, 所谓偶像, 都是幻想而已, 这些我一直不怎么在意。但一次, 我的一位朋友震惊到我。
这是我很熟悉的朋友, 多次请我讲课, 按说对我是很了解了, 可是, 一次我和他聊天时, 告诉他, 我的女友如何如何。
他竟然问我:“ 武老师, 你也谈恋爱吗?”
一开始我以为他在开玩笑, 后来一聊, 发现他是认真的, 他真觉得, 像我这么有境界的人, 应该不在乎钱, 应该也不谈恋爱。
这真的雷到我, 然后他再请我讲课时, 我就把讲课费给提上去了。
关键是, 这种事竟然不止一次发生我身上。多次有熟悉我的朋友问,“ 武老师你也谈恋爱呀, 武老师你应该不在乎钱吧……”
我才这点名气和影响力, 那时更是一般般, 就有人对我有这种期待, 可我每次都想, 真做一个他们期待中的圣人, 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啊? 不在乎钱, 不在乎美色, 不追求欲望… … 好像就是别人觉得我是好人乃至圣人, 可我自己, 没有被滋养啊。
当然, 如果我是这种好人乃至圣人, 对于别人来讲, 好处就不小, 例如这位讲课邀请方, 就可以给我开低价, 而且我是这么好的人, 所以很容易合作, 很容易靠近。
实际上, 我长时间以来也的确是这种人, 不是圣人, 而是“ 滥好人”。所以别人也难免对我有进一步的期待—— 你就做个无欲无求的大好人吧, 然后我就可以对你有欲有求了。
圣人情结中, 有一种表达是“ 唐僧肉”。
小时候看《西游记》, 我很纳闷的一点是, 既然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妖怪们你们能不能就吃他一点点肉, 哪怕吃个肉皮肉屑什么的, 不也可以长生不老吗, 干嘛非得把他杀了烹了整个吃了呢?
当越来越有精神分析的视角时, 有一天就领悟到, 白白嫩嫩的唐僧, 其实是完美乳房的隐喻, 而妖怪们想吃唐僧肉, 就是小婴儿们想吃到完美乳房。
具体来说就是, 小婴儿们活在全能自恋中, 因此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可同时他们也会真切感知到, 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没有。并且, 依照精神分析的理论, 六个月前的小婴儿, 还感知不到母亲是一个完整的客体, 他们只能感知到母亲的部分客体, 例如乳房。
吃, 对小婴儿来讲是核心基本需求。他们会觉得, 如果没得吃, 自己就会死掉, 所以得不断去吞吃。可吞吃的时候, 会担心妈妈的乳汁有毒。
例如, 当妈妈身体不好, 当妈妈有情绪的时候, 婴儿吃妈妈的乳汁, 也会因为微妙的互动而感知到妈妈的身体和情绪的“ 毒”。特别是, 妈妈也会有情绪, 有时因为自己有受伤感, 而去攻击惩罚小婴儿。
所以最好是, 有这么一种完美的乳房: 这个乳汁没有一点毒性, 吃了它的乳汁, 就可以彻底免于死亡焦虑, 即长生不老。
唐僧就是这样一个圣人。他没有一点坏心眼, 没有一点点自私, 没有自我也没有欲望, 他是一个彻底纯洁善良的好人, 完全没有了“ 我” , 也即自恋而产生的各种毒性。因此, 他的肉, 吃了就可以长生不老。
对圣人的期待, 我认为, 就是这么一种东西。有这种情结的, 就期待那些很好的人, 要更好一些, 最好是好到彻底没自我、没欲望的地步, 然后自己就可以去吃他们的“ 肉” 了。
除了钟南山儿子的爱马仕事件, 这次疫情中, 也有一类事件, 先是得到了官方的大力宣传, 而后遭到了网友们的近乎一致的抨击。就是一些自己过得非常节俭的老人, 他们看上去又艰难又贫穷, 但他们把自己的养老钱, 捐了出来。
这种倡导, 就是想让这些好人更进一步, 成为唐僧肉, 然后就可以把他们整个给吃掉了。
所幸我们社会在不断成熟中, 所以才有了对这类故事的集体性反感, 以及对钟南山及其家人的相反的期待— — “ 你们贡献这么大, 就该好好得到回报啊”。这个逻辑, 很普通, 也很正常。从精神分析的视角讲, 也是心理发展水准更高、更成熟的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