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高适
尚有绨袍①赠,
应怜范叔寒②。
不知天下士,
犹作布衣看。
【注释】
①绨袍——丝棉做的衣服。一说为粗厚光滑的衣服。
②范叔寒-寒,贫苦。战国时魏国派范雎、须贾使齐,齐国重范雎的才干,送了范雎很多钱,须贾却没有得到什么。回到魏国后,贾诉于魏相魏齐。魏齐认为范雎被齐国收买了,把范雎打得昏死,后醒过来逃入秦国,变姓名为张禄。秦昭襄王拜范为相,征伐诸侯,威震天下。魏使须贾入贡于秦。睢闻贾来,穿一身破烂衣裳去见须贾,须见其寒而怜之,曰:“范叔尚在乎!何一寒至此哉!”乃解绨袍衣之。睢曰:“幸得不死,为丞相张君御车耳。”贾曰:“吾数求见张君,门者不纳,子为我通之。”睢乃御车至相府。睢先入。贾讶曰:“范叔何久不出”。门者曰:“乃丞相张君也。”贾惊,乃肉袒匍匐谢罪。睢曰: “汝罪当死,今得不死者,以子绨袍恋恋尚有故人之情也。”遂赦免了须贾。
【讲析】
高适,字达夫,唐代沧州人,曾为散骑常侍,故世人名其诗集为《高常侍集》。商璠称适“性落拓,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年五十始学诗,即工”。诗有气骨,为边塞诗人之一。其《邯郸少年行》有“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从此二语中,可了解这一首诗的感情。这首诗是二十字的史评。须贾始终不识人材,因为他只是一个庸材。开头二句叙事,后二句议论,为先叙后议法。首句一“尚”字,叙中有议,姑先赞一笔。尚有送袍这件事,虽有这件事,却不识人。“应怜”二字又一抑,还怜范叔贫苦哩。后二句直说须贾不识人材,还把范叔当作一般人看诗。此诗鞭挞了须贾的平庸,从反面看出人材希遇平原君的感情。史论与史诗之所以不同,就在于诗人有自己的感情,更出之以生动感人的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