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高适 (唐)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唐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年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任封丘尉、淮南、剑南节度使,后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厚重深沉、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更擅古风。有文集二十卷。
此诗应写于未入仕途之时,或入仕初期。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战国时须贾虽然曾几乎置范睢于死地,但他再见到范雎贫寒时,即刻生同情、怜悯之心,以故人相待,并赠之以绨袍。此处明褒须贾怜惜故交寒士之举,暗里警示世人为人宜宽容大度,不应太过势利刻薄。但联系下文,亦有讽刺须贾不识人才之意。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此句写须贾不知道范睢已为秦相并成为天下贵胄之士,仍旧把他当作平民寒士相待。此句讽刺须贾之意较为明显,言其徒有怜寒之心却无识才之能。诗人明知此事为范雎故意使须贾产生错误判断,而仍然借题发挥极尽讽刺,实为借此抨击当时轻视士人、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
该诗借题“咏史”实则表达对社会弊端的深恶痛绝,同时间接表明自己身为“天下士”、理应为国重用的高远志向。全诗叙议结合,情感强烈,借古讽今,引人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