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陇并译

作者: 石宏博 | 来源:发表于2022-11-18 18:16 被阅读0次

登陇

作者:唐.高适      译析:石宏博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译:

我这个远行之客,站在陇山坡头,只见,在陇山上的,是四分而流去的水流。

流水没有流尽之时,旅途之人也从无“这就可以了”的时候。

我的才能微薄,只够得上做一个小官,如今承蒙知己相召,委以重任,于是不辞艰辛,孤独地仗剑来这千里之途。

哪里是不思念故乡呢?我之所以离乡背井前往赴任,从来都是感念知己的知遇之恩啊。

注:

此诗《全唐诗》题作“登垅”,题下注:“垅,应作陇,诗同。”陇: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陇头、陇上:《全唐诗》作“垅头”、“垅上”,同时又注明应作“陇”。

浅才:微才。

一命:命即官阶,一命为最低级的官。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是高适应哥舒翰的征召为河西节度使幕府掌书记,离长安前去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今甘肃武威)上任途中,登陇山有感而作。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陇头远行客,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与乐府民歌的歌辞中说的是非常相似,是只身远游的孤寂悲凉的心情。

而“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以流水不尽来喻人的行程无尽。

“浅才通一命”,这里是指诗人即将就任的左饶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实际上这是幕府中重要的文职军官,地位仅仅次于判官。诗人称“浅才通一命”是谦词。“孤剑适千里”,大有慷慨行路的意味。《史记·淮阴侯列传》:“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结尾两句“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指明了诗人此番远行的原因。

这首诗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尽可能丰富的思想,诗中既有游子思乡的情思,又有仗剑鹰扬边塞的豪情,还表达了自己对于知己的感恩之情,思想感情内容丰富,曲折多变,最后以昂扬的调子结束全篇,给人一种爽朗之感。

胡应麟评说高适的五言古诗“意调高远”,“深婉有致”,此诗可见一斑。

相关文章

  • 登陇并译

    登陇 作者:唐.高适 译析:石宏博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 陇头歌辞三首并译

    陇头歌辞三首 作者:南北朝.无名氏 译析:石宏博 其一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其二 朝发欣城...

  • 登太白楼并译

    登太白楼 作者:明.王世贞 译析:石宏博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

  • 登鹿门山怀古并译

    登鹿门山怀古 作者:唐.孟浩然 译析:石宏博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并译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作者:唐.李白 译析:石宏博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

  •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今天学习的是唐•高适《登陇》,学会用这句“浅才通一命”自谦。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

  • 白梅并译

    白梅 作者:元.王冕 译析:石宏博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 嫦娥并译

    嫦娥 并译 作者:唐.李商隐 译者:石宏博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 苏幕遮并译

    苏幕遮 作者:宋.周邦彦 译析:石宏博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宿雨,水面清圆,一一...

  • 《新年》并译

    新年 作者:明.陈献章 译:石宏博 今日胜元日,江天乍放晴。 呼瓶汲井水,煮茗待门生。 山鸟鸣将下,桃花暗复明。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登陇并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hv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