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晚上,外面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室内却是异常的柔和与静谧。小宝正甜甜地睡着,发出轻轻浅浅的呼吸声。我看着正拿着画笔安静而又认真描画的大宝的背影,突然意识到,这副画面是多么的可贵。看着自己的孩子专注而又享受地做着某件你希望他做的事,这应该就是为人父母的一大幸福吧。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绘画,并不是希望他能够成为画家,而是希望他掌握一门技能,以便在未来的日子能够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以爱之名的出发点,对于大宝来说,他自然是不甚理会的。
在他的世界里,日子是何等地单纯,一件事喜欢做了,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就去做了;反之亦然,一件事他不喜欢做,就算你威逼利诱成功让他照办了,那也只是他顾及你的情绪去做的,并不能让他心生畅快。
02
大宝画的画是非常抽象的,换句话说,是我看不懂的。他在绘画班里,跟着老师画棒棒糖,画得像蘑菇;画的蛋糕,看上去像是被人踩烂的蛋糕泥;画火烈鸟,拿给别人看,以为是长颈鹿;而最近画万圣节场景的蜘蛛,我以为那是黑色的乌龟。
跟同一绘画班的孩子相比,我知道他没有别人画得好。作为家长的我,不是没有着急过,也曾跑去向老师讨教。绘画班老师说,不要做横向对比,而是要纵向比较。只要你看他个人有进步就行了。是的,他确实懂得了像蜗牛卷之类的线条,会不会画倒是另外一回事。
另一个教美术的朋友说,我觉得你儿子很有想法啊,你看那火烈鸟的涂色,老师原图采用的是粉红渐变色,而他涂的则是橙黄暖色系,说明他很有自己的主见啊。
老师和朋友的话多少都带给我一些安慰,但是我清楚的是,自己之所以没有表现得很焦虑,主要就是想在绘画方面,不给他太多的干扰。就让他按照他自己的心意,享受一次真真正正做他自己的快意。
03
我们常说,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可是在孩童的世界里,他们何尝不是有太多的不得已!
下雨时,他们想要恣意地在雨中奔跑,踩水花,我们会阻止他,因为怕他着凉;逛公园时,他们想要停下来观察一朵小花,一只蚂蚁,我们会催促他,因为还有好多景点还没看;搭积木时,他们想要把积木藏在房间的各个地方,把它们想象成埋伏的敌人,我们会责备他,因为这样会把房间弄得一团糟……
是的,孩子的世界里有太多的不得已,因为大人总是干涉他们的自由,要他们关注大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是有些时候,那些事物对孩童来说,是多么地无聊啊!
我们要求他认字,要求他安静;要求他运动,要求他吃得更多。他们就像是我们手中的木偶,被我们牵着、拽着、表演着。
殊不知,童年是探索和梦想的年纪,甚至还是闯祸的年纪。在这个年纪,一切都有可能,也都不可能。
04
因此,想着孩子的绘画,也许毫无“艺术感”可言,但或许这是他的可贵之处。如果说要小孩的绘画完全符合大人门的审美观点,那样也许就说不上什么“想象”了。
我们成人的思维里缺少对孩子作品的理解成分。在他们看来, 一个小圈圈就是一片云朵、一个人物形象,几个粗细不均的线条就是一栋房子、几棵树,但是他们的这种无意识绘画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不然,毕加索会如此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的像一位大师;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
是的,让孩子像孩子那般长大,在他还可以这样的时候。最后,让我们一起品读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的文字: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
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
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其实我也多么希望听到父亲和母亲跟我说,
孩子,你慢慢来。
别人越快的时候,你越要慢,
慢下来,想明白,一步一步走踏实,
成长的路上,即使还是会一边流泪,一边奔跑,
但是迷茫会少一点,错误也会少一点,
那么悲伤也会少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