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某家早教中心标榜说:“2岁不到的宝宝,在我们这能够独立上课,不哭不闹,看看我们课程的含金量吧”含金量??怕是有屎吧!
(图片只是证明我最近很迷张艺兴)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9624/5fed4cdfa85e1279.jpg)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来看几个例子:
1.“我家孩子超爱学习”
四岁上小学,19岁博士毕业的高材生,天天坐在家里吃爆米花,看动画片,父母求救于教育专家,这是怎么回事?专家说,他这是把小的时候没吃到的,没玩到的,没看到的全都补回来。
2.“我家孩子不吃手”
一岁半以前的孩子处于抓住什么都要放在嘴里的“口欲期”。倘若这个时期的探索被限制,宝宝唯有长大了,通过吃手,啃指甲来满足心理学上讲的的“补偿”。该吃的年纪没吃到,大了还要面临被嘲笑。到头来没有人会怪罪你的爸妈,但这一切却都是他们造成的。好一个负责任的聪明的父母呀!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9624/105fa8e71526df27.jpg)
3.“我家孩子非常乖”
机场的小女孩非常无聊想要找爸爸做游戏,但爸爸不耐烦的搪塞了回去,小女孩只得乖乖的在旁边自己捣鼓。反复试了几次,小女孩最终选择了看iPad安静下来。临上飞机前,路人夸奖小女孩,你真乖啊!请问,她有得选择吗?需求没有被看见却被要求乖巧的小孩,仿佛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叛逆的种子。叛逆什么时候会长大?长大的叛逆什么时候会伤害自己,或是你我,只是一个早晚的问题。轮回,谁都逃不开!
4.“我家孩子从来不问乱七八糟的问题”
绝大部分孩子在3岁左右对自己的性别有了稳定的理解和认同。孩子要先认同自己的性别,才会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塑造符合自己性别的行为模式。这其中,孩子难免对于性器官,性别,性有很多的好奇和疑问。回避,打压是不能让这个时期顺利过渡的。“不好奇”的孩子绝非代表好,也许是家长的禁忌呵斥已然让孩子对性产生了羞耻感。天啊!
5.“我家孩子从不粘着我”
对于“独立”这件事,孩子做得到,我不觉得是我的骄傲,孩子做不到,我也尽量保持不焦虑。孩子唯有获得了丰厚的依恋感,才能转化为探索世界的安全感。粘着我,只是孩子传递的一个信号,告诉我,我给的依恋还不够,我给的依恋并不全是她要的。孩子,粘着妈妈,完全没有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9624/ad15e8c217234623.jpeg)
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里收录了20多个大大小小的故事,但精彩程度远不及序的那篇“蝴蝶结”。卖花的小男孩执着的在花朵上系着蝴蝶结,男孩的祖母不耐烦的念叨,“死小孩,客人在等啊!”
龙应台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镜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9624/549d74ba61bc39e8.jpg)
天是蓝的,草是绿的,你没有负担的笑着,跑着,发现着,我什么都不说。如此纯洁的灵魂我哪有资格说什么。看着你,便滋养了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9624/9daf4e79e21edd8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