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学六年级毕业那年,考完升学试以后,我拿着小本本回到学校,看着墙上挂着的名人像,逐个抄写大头像底下的名人警句。后来,去到中学,那位生理卫生课的女老师让我们抄写一些名人警句———这真是一个迷,这个老师为什么要我们抄呢?我就把那本小本本交上去了。结果,被她在几个班里轮流点名表扬。然后,我就再接再厉地多抄了一本。之后,时间过去了十几年。直到有一天,忘记了在哪个平台上还是书本上,说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是出现低落,那就拿出名人警句来读一读,给自己打鸡血。当年那两本小本本早就被扔了,于是我就重新买了一本名人警句的书。书呢,现在放在书架上,除了书纸泛起黄黄小斑点外,也没有什么变化。
“文子,为什么你那么努力,成绩却不突出?”
这是大学的一位女同学对我讲的一句话。是她这句话让我知道自己并不会学习。成绩优秀的局面自从高中开始就不再出现。
不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十年前就知道自己不会学习,却不懂得去找方法,依旧按照自己惯常的行为模式去学习。白白浪费这十年的时间。无论是读书时代还是工作期间所记下的笔记本,不但没有给自己的成长助力,反而成为每一次大扫除的鸡肋。
陈华伟老师说记笔记是一项很重要的事情,不能因为受挫而放弃。突然之间,有一种被燃的感觉。有很多事情虽然从小就开始做,因为一直没有做好看不到成效,就逐渐被打击。不是做了错的事情,而是没把事情做对。这就关乎方法的问题了。
越厉害的大师越喜欢记笔记。李敖的大卸八块和钱钟书先生的15万张卡片等轶事早有耳闻,这次在课堂上,陈老师又举了好几位名人的例子,比如马克思的200本笔记,达尔文环球旅行的5本笔记,黑格尔年轻时对知识的贪婪,蒙田的commonplace book,纳博科夫的index cards以及达尔文等等。看到这些伟人的名字出现在“如何记笔记”的课堂上,心里受到很大的鼓舞。大师如此,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
这我才知道,记笔记是一项技术活,是脑力劳动而非体力劳动。
在我们学习正确做事情之前,得先知道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做的。那对于记笔记来说,不该做的是PPT拍照法,这是一种“拍了之后就不会再看”的自我安慰;录音笔记法,有不少课程是不允许录音的,这是侵权的;「好学生笔记法」,我的经历就是这种笔记法的验证了,我想并不会有人愿意拿着二十几年的岁月来去堆砌大扫除的鸡肋。
学习要想有成效,要想实现复利的效果,那么打造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使记笔记成系统呢,答案是费曼技巧+康奈尔笔记。费曼技巧在记笔记时就采取了“高光”“卡片”两种形式,康奈尔笔记法是将笔记设置为三个区域【见图】,右上是记录笔记的主体,左上是笔记的关键词,底下是笔记的概要。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要做到三到———眼到脑到手到。
从今天起向大师学记笔记对于笔记的使用,是需要重复阅读,分析思考和内化的。这就需要三个利器的帮忙了———Evernote,Xmind和Anki。三个利器在学习闭环中所承担的责任不同。打个比方,印象笔记就想是原料库,是对知识进行费曼的场所;Xmind是地图册,是对知识之间联系的索引;Anki是零件库,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方法和利器都配齐了,往后就需要勤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并实现学习复利的效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