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钟爱过节,不管是传统节日还是普通节日俱过得滋滋有味。节日点缀在流转的四季中,见证着岁月的轮回,醇厚着生活的滋味。自古以来,有关节日的诗词亦是多如牛毛,两者相逢,顾盼生辉。
【众星捧月】诗意的中国节日一年伊始万象更新是从王安石的《元日》开始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多么隆重的除旧迎新之景象啊。整个腊月的清扫、采买、烧煮都是为了这场欢腾的除夕夜盛典。一夜连双岁,先是祭祀,吃年夜饭,然后守岁,盛大的排场在零星的炮竹声中接近尾声。旧岁以以,新春喜庆热闹的新气象随即扑面而来。
拜年啦拜年啦,大家见面相祝愿,惟愿新年胜旧年。这种喜庆热闹一直绵延于整个正月,直至正月十五闹元宵,欢乐的气氛再次涌向高潮。
描写元宵节的诗词最喜唐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从小居住的家乡小城,每年的元宵之夜总是人如潮灯如昼,锣鼓喧天欢歌劲舞,炮竹响彻云霄,旺火照亮八方,那可真是一派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盛景啊。每逢此夜,总会想起这阙词。念到这阙词,也总是浮现出元宵夜的盛况。
【众星捧月】诗意的中国节日吃罢元宵,年就算过完了。收拾收拾放纵的心情,调整调整松散的心态,撸起袖子,准备各司其职吧。
紧接着一个隆重的节日粉墨登场。“二月二,龙抬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传说这一天是龙抬头升天的日子。这一天,理发店爆满,大人小孩都要剪剪头发,名曰“剃龙头”,喻意鸿运当头,开年即有好兆头。炮竹声从子夜开始响起,家家户户挑水摆供“引钱龙、接财神”。
“引钱龙”是我们当地的传统习俗。供品摆成龙形,麻花作龙身,面条散开成龙尾,豆腐上插两株绿葱叶子权作龙头,龙眼睛是我们小城的特产糖干炉。龙头前摆一把钢镚儿或者人民币,希望钱龙带着钱财入住本家,福运财运一齐带来。
这天凌晨,家家户户要把水缸挑满,在人们的意识里面,水代表着财嘛。摆好供,敬过香,许罢美好的愿望,也便彻底告别了年节的热闹。各行各业开工整市,生活总算按部就班的步入正轨。
【众星捧月】诗意的中国节日“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转瞬间就到了细雨纷纷的清明节。虽然“路上行人欲断魂”,自然界却已“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既是祭祖兼具踏青的节日,万物生长正盛,飞雨蒙蒙,极尽诗情画意之美感。值此风清景明吐故纳新之时,人们自然恪守祭拜敬祖之厚德,旅居外地的游子也风尘仆仆赶回家乡,尽晚辈之孝,解春光之愁。
近年来清明节作为传统节日拥有了小假期,使大部分人得以更充足的时间去亲近自然,亲尽孝道,品味亲情,使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众星捧月】诗意的中国节日转眼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苏轼特为侍妾朝云作诗“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我常常想,会不会就是因为这首诗,端午挂符戴五色线的风俗才广泛的流传下来?
我们小城早在四月廿九,家家户户的门窗上就贴上了公鸡剪纸。贴公鸡有讲究,要在太阳升起之前或者落山之后才贴,黄纸作底,上覆大红公鸡图案,一对儿公鸡上贴一道纸符,类似于贴春联。符上插一把新鲜的艾草,门户生辉不说,关键为了辟邪。
同时,每个人的手腕上均缠绕了粗细不等的五色线,讲究的人还会在脚腕、脖子、腰围都戴上五色线。小孩子背上缝着彩色的纸符,颈上挂了长辈精心缝制的公鸡粽子等吉祥物,以示避邪平安。当然,也有个别人家,“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众星捧月】诗意的中国节日近年来情人节大行其道,七月初七算是中国的情人节吧。传说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从七夕开始,至七月十五中元节再度离分。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动人的情话经过一代代传唱,妇孺皆知。只无奈“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中元节也是上坟祭祖的日子,男男女女扶老携幼“欣欣来认祖先名”,所以,好多平时忙碌的人家在七月十五得以团聚。
【众星捧月】诗意的中国节日中秋节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歌咏的佳节,亦是中国人庆祝丰收阖家团圆的盛大节日。如果一年只允许过两个节日,那必定是中秋和春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到谁家”,时处中秋,月华美满却又百木即将凋零,即便花好月圆也不能不让人感叹流光的易逝啊。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由此可见中秋月在古人的情感中占据着多大的比重,也由此可见中秋节有多么深情隆重。古人的情深意重辈辈流传,连同道不尽的诗情令人百转千回仍意犹未尽。
【众星捧月】诗意的中国节日佳节过后又重阳,相比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更喜欢毛主席的那首《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阔江天万里霜。”
怎么样?读罢,是不是感觉一股天高地阔任我行的宏放油然而生?并且伴随飒飒秋风直上重霄九,豪气干云。
【众星捧月】诗意的中国节日数着数着就数到冬至了。“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如是说。
在我们这里,冬至开始进入天气最寒冷的时段,俗称“数九”。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贺冬,有煤矿煤窑分布的地区其红火热闹堪比过年。
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也包含有冬尽春回的希望吧。“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这说的是冬至的冷。“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冬天要结束了,春天还会远吗?
【众星捧月】诗意的中国节日听听我们的古人,说得多么含蓄。诗人们应和着节日的旖旎,风光了千年百代。
进入腊月,一年抵达尾声,日子更是数着过了。最排场的节日当属腊八,“腊八家家煮粥多”,“谷粟为粥和豆煮”,“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不会做腊八粥么?我们的古人言短意长,配方已融进了字字珠玑里。
无数诗词记录了腊八节的讲究,我们也在粥香氤氲中恭迎小年的到来。“二十三,糖瓜粘”说得便是小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西天面见玉帝作年终汇报,大家都希冀玉帝多赏少罚,于是纷纷供奉麻糖,让灶王爷吃得嘴甜心美,上天后美言多多。
范成大有《祭灶词》活灵活现地描写出小年的隆重景象:“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送走灶王爷 ,就进入了过年模式,一年的辛苦、劳碌、悲伤、欢喜都将归入尘烟,洒扫加采购,开始除旧迎新吧。
【众星捧月】诗意的中国节日“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唐朝诗人这么感叹过。其实,年复一年的节日非但没有令我们乏味,反而为凡俗的生活注入新鲜,更伴有诗情的浸润,年轻或者老龄的情绪俱热情张扬,诗意荡漾。
踏着节日的足迹,在诗行里穿行,走过千山万水,赏遍春夏秋冬,枕着一钩斜月入眠,被一声鸟鸣唤醒,摘一朵繁花插鬓,温一壶老酒等待重逢。最好的光景何止在字里行间,明明是浮在心头啊。
浩翰文海里的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不仅串起了流转轮回中的节日,也串起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过往,并且温润着一代一代后人的言行思想。它们散发出的炫彩光芒,仍将千百代的照耀下去,让无数的诗心在俗世里荡漾,生活美好,情思飞扬。
【众星捧月】诗意的中国节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