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做一点不会死》是一本介绍教你如何精简生活、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获得更多幸福感的书,作者里奥·巴伯塔,是一位极简主义的倡导者,全球时间管理术第一人。如果你有永远有收不完的邮件、减不下来的体重、事情怎么做都做不完的情况,我强烈推荐你来看看这本实用书,领略以少胜多的魔法。
我将从6点来和大家分享,分别是:抓重点、少承诺、敢拒绝、活当下、多运动、找动力。
我们先来看如何抓重点。
抓重点(挤时间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精读营时,蓝胖老铁在班级群里提议说,看到好多班级都拿到流动红旗了,建议大家头一天写好文章,他先自己立了一个flag,中午12点前打卡。
我举双手赞成,响应完后,又有点后悔,要怎么做到呢?
现在,我除了吃饭、睡觉、锻炼、看书,全部时间都花在精读营了。社交、活动、工作全都没有安排,我觉得,中午12点前打卡,我做不到。
滴滴滴,群里老铁们纷纷响应蓝胖老铁,几个晚上很晚才打卡的老铁在当天中午11:30就发出了文章!天啊,怎么办?作为班长的我,压力山大啊。
我开始翻书,找时间管理章节有没有什么妙招。“删减任务,只关注投入产出比高的任务。 ”
可是,我做的事都很重要啊:吃饭、睡觉、锻炼,看书做笔记,写文,点评,沟通。 实在看不出从哪儿下手。
那么先根据昨天的时间记录,细数一下时间都去哪儿了吧。
早上锻炼 1小时 8-9点
早上点评1小时 9-10点
写推荐语 11-11:30
午饭 12-1点
午休1-2点
看书 2-3点
写文3-6点
晚饭 7-8点
休息 8-9
点评9-10点
睡前放松10-11:30
睡觉11:30-7:00
先看哪些是固定的:吃饭、睡觉、休息、锻炼、写文和点评的用时(写文、点评暂时就这个水平,不大可能快速缩短时间,睡觉时间我实验了近两个月得出的数据),那么可以调整的就是下午看书这段了。
为什么要看一个小时呢?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我的执念,想要画出一个全面详细的思维导图,再根据某个点来写文。两天过去了,回头看这个导图,对于我写作并没有太多帮助。嗯,这块应该就是可以下刀的地方。
这样,下午看书的时间就可以省出来写文和点评了,还减轻了晚上点评的工作量。理清楚后,我长长的舒了口气。
我想,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生活、休闲还是锻炼中,列出所有步骤,逐一分析,揪出那些我们觉得很重要、而实际并没有什么作用的事,把这段时间重新利用,完成更有价值的任务,就能让我们的效率翻倍。
做正确的事,好过正确的做事。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对自己的事进行优先排序就会比较熟练了。可是如果对他人随意承诺,后来发现没时间,只单方面的砍掉不做,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开始,我们就要减少承诺。
让我最透彻心扉的教训是过节回家和老妈的一次对话。
少承诺(少承诺,可以做更多)
十一回来吗?
老妈在电话里问。
我犹豫了一下。
她马上说:如果工作忙就别回来,有事电话,我们都挺好的。
回的。
9月30日晚上我参加了活动,又和朋友去酒吧坐了会儿,早上起来浑身疲乏,票也没买。
老妈的电话来了:几点的车?
不回去了。忙呢,过年再回。
我菜都买好了。。。好吧,那你在那边好好的哦。 (老妈的语气强忍着失望)
现在想想,那时的我真是太不懂事了!真想抽以前的自己!为什么对家人出尔反尔?让爸妈伤心?
你是不是有时也和我一样,会随口答应家人,有时也会承诺别人。
包我身上,没问题。
现在正忙,我一会儿打给你。
有空请你吃饭。
下次约逛街啊。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别人问起,你一拍脑袋,哦,对不起啊,最近太忙了,这次忘了,下次一定补。
然后,再次没有然后了。
别人不提,你就自我安慰,不提应该代表他自己解决了或者不在乎吧。而对方可能会想,怎么还没有打给我,怎么还没有约我呢,嗯,这个人只是随口说说,以后他的话不能当真。
我们本想和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于是打了包票,做了承诺,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履行,可能让对方受了伤,还影响了我们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真是好心办了坏事。
作者建议我们要审视并减少承诺。因为你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你的个人品牌。
怎么做呢?列出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四五件事,如果你曾做的承诺不符合,就收回承诺。
我的清单是:
1 健康
2 家人和谐的关系
3 助人成长的事业
现在,爸妈问我是否回家时,我都会认真看下日程,确定后,再问下老公,标上回家时间,提前买好票。 因为这符合第2项。
另外,我会在回家头一天晚上,早点洗洗睡,确保第一项健康。
昨天一个朋友邀请我去看最喜欢的脱口秀,今天下午接到心理培训机构电话,说最近开班了,下周要不要来谈谈做班主任的事。这两个事时间有冲突,我答应了后者,因为这更符合清单里的第三项。
戴尔·卡耐基说:不要过度承诺,但要超值交付。
减少承诺可以帮你做到。
对自己独自完成的事,承诺他人的事,我们有了精简的方案,可是当他人主动来向你提出要求时,我们中的一些好好先生/女士往往按耐不住,立即应下,最后把自己搞得很累。
作者提醒我们要学会拒绝,只有尊重自己的时间,别人才会尊重你的时间。
我有深刻的体验。
敢拒绝(只有尊重自己的时间,别人才会尊重你的时间)
几年前,我得了焦虑症。
我一直被大家认为体质不好,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根本原因是我不懂的说不。
老板交代的任务,尽职的我绝对服从;朋友邀请,深感荣幸的我全部答应;家人请求,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大家的请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觉得我的付出理所当然。
我做了那么多,为什么他们还不满足?难道要我倒下才满意吗?《少做一点不会死》!恨铁不成钢的作者似乎在用书名骂醒我。
“简化原则3化繁为简,去除不重要的东西,懂得向他人说不”,作者看着我的“电影”,呢喃着。
那么要怎么做啊?
001 首先明确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002 删除不重要的事情。 剩下的授权给他人,把不急的往后推。
003 继续上一步。
干脆就精简到底。那时的我,辞职了。我自己安排总可以吧?再说了,别人一要求,我就说不。 嗯,我应该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然后,并没有。
我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没赚钱,也没成为网红,不过我不以为然。后来和前同事聊天,她说最近换了工作,年薪翻翻,我一下跌入谷底。想想自己,这几年在忙啥呢,要名没名,要利没利,我干嘛坚持。于是我找了份普通的工作,后来又离开了。
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拼命满足他人、社会的期待,到只沉浸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到又去追名逐利。
作者抿了一口咖啡,“简化并不意味着掏空你的人生,而是在生活中留出空间,让你有机会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今天下午,我重新做了自我梳理,逐渐清晰了重点,简化生活:每天锻炼;确定当天最重要的3件事;活动和邀约有选择的参加;接下主题营管理的工作,刚开始想每条消息都及时回复,现在抓重点做,不再重蹈覆辙。
自在轻松,又有干劲,这种感觉很棒。
亲爱的老铁们,当外界向你提出要求时,想想自己的重点,无关的事,记得说不。只有尊重自己的时间,别人才会尊重你的时间。
当事情都精简完了,我们又遇到了下一个挑战。做一件事时,心中还想着其他事,也知道要专注,要活在当下,可就是做不到。
我先说说自己的经历。
活当下(不知道这几点,你很难做到活在当下)
乓!咚咚咚咚咚!
老公说以前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我出门了(关门,下楼梯)。那时的我,每天都过的急吼吼的。
刷牙时,想要同时听音频;上WC已经很急了,还要跑去拿本书;脖子夹着固定电话,还在回复邮件;做一个项目时,想着另一个项目;和同事聊天时,想着晚上吃什么。同时做几件事,我才觉得不浪费时间。
我,自认为是个高效人士。 直到——-
陪老公逛街,手机上接到业务停下来回复,老公说,你还是嫁给手机吧;老妹说,忙忙忙,你一点都不在乎我;爸妈呢,虽然没说什么,转身前的眼神却充满了失望。
我,还是不以为然。
直到有一次,约了个朋友聊天,我刚要张嘴说最近遇到的事,她一抬手,“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之后,她一会儿接一个,还不时回复信息。那一刻,我才体会到,以前的自己是多让人讨厌。
我犯了作者说的没有“活在当下”的错。
这让我做的每一个项目都不太出彩,和家人的关系疏远了,健康也每况愈下。
我,必须要做些改变。
作者建议从日常吃饭、洗碗、睡觉等小事入手。也就是老生常谈的“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
仿佛爸妈小时候在耳边唠叨的“好好学习”,可是我仍然不得其法。
后来,我参加了的一个培训。老师给每人发了一颗葡萄干。我仔细端详它的色泽、纹理,仿佛在看一件奢侈品,轻轻咬下第一口,感受它的味道,嗯~如丝般柔滑,接着第二口,第三口。。。。我从来没有如此沉浸在当下的体验,感觉特别好。
这几天,我试着用类似的方法,去吃饭,去洗碗、去睡觉、去跑步。心,逐渐慢了下来,做事的效率,也翻了几倍。
可是在练习中,很容易出现思绪飘逸的情况,不用担心,慢慢拉回来即可。
作者说觉察的越多,专注力就会越强。我个人实践下来,还发觉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注意力分散的次数很多时,千万不要自责。
通过从小事入手练习、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在注意力转移时柔和拉回的方式,我们就可以真正做到活在当下。
轻重缓急也梳理清楚了,也能专注手头的事情了,不过,我们有时会觉得没有精力做。精力总是不足,怎么办?作者建议增加锻炼。
多运动(精力不足,跑起来)
我家住二楼,2012年,我每次上楼都气喘吁吁,到超市、商场等人多的地方走不了几步,就觉得胸闷,经常在地铁站、商场、马路沿上,总能随时神奇的掏出一张面纸,像大妈一样席地而坐。
走一会会儿身体累,做一会儿事情头脑累。在办公室趴趴,在班车上闭目养神,在家最多的时间就是睡觉,周末也窝着,吃着零食看着电视,我就是一只葛优躺的沙发土豆。
每次累了,我要么睡要么吃。因为从小到大,我爸妈都说,多吃吃多睡睡,增强体质。
可是吃得饱饱的,小肚子都起来了,觉也睡得不少,为什么还是容易累?
在《少做一点不会死》这本书中,我找到了根本原因。想要增强精力,我需要锻炼。
我从每天步行30分钟开始,慢慢走跑穿插,刚开始,持续200-300米就喘成狗。后来慢慢加量到500,800米。那时我觉得能跑3公里的,都是大神。
2012年11月,我参加了3公里迷你马拉松。
2013年3月参加常州5公里。
2015年12月参加苏州5公里。
2017年第一次跑了10公里。
我的精力比以前好了很多,也成了几年前自己眼中的大神。
不过精力和效率还是不足以和其他人相比,那么,下面要怎么再提升呢?
作者提到锻炼的两个阶段:第一个月形成锻炼习惯,第二个月及以后每个月设定短期目标。
我知道原因了。因为2016年跑步几乎停了一年,所以2017年算是重新培养了习惯。去年到今年(除了病假的一两个月),基本可以做到每周锻炼3次,每次平均3公里的样子。量达到,就不跑了。
星爷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追求,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好吧,我做咸鱼做了好多年。下面,我要做的是设定短期目标。老铁们,在大群里看我的表现吧。
大诗人卢棱曾经说过, 身体虚弱,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所以,事情再多,少做一点不会死,记得留出锻炼的时间。
道理都懂了,方法也会,可是有些老铁就是觉得做起来提不起劲,这个时候,你需要找到动力。就拿这次精读营催老铁这件事老说吧。
找动力(找到动力,更容易成功)
从小学到大学,我都是学习委员,只要收作业,交作业就行。在精读营,第一次做班长,我仍按以前的工作方法,到时间,公布打卡名单,@没打卡的老铁,完事。
可能担心几个晚打卡的老铁掉队,竹子排长过一段时间就@ 一次。
我留言给她,这样会不会让老铁觉得我们逼的太紧。
她说,有的班长还和老铁私聊晚打卡的原因。作为管理者,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当时我不以为然,押金是自己交的,打卡的事当然自己负责,班长干嘛花这个功夫。即使这样,我还是照做了,不过,心不甘情不愿。
这件事一直想不通,压在我心上。前天,在翻《博赞速读术》这本书,书中说, 我们在看喜欢的书时,瞳孔会放大,接受的信息越多,所以读得就越快。
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少做一点不会死》,作者说,如果你想要持久为目标奋斗,就要找到动力。 动力哪里来?
我默默点开老铁的回复:
我每天晚上9:30才下班,所以打卡有点晚
我的工作跟天气有关,如果不下雨,是中途抽空到阴凉处打卡的
这几天晚上被老板拉着加班,时间没安排好
写不出来,词穷啊
身兼数职,什么都想做好,有点忙不过来
看着这些回复,我忽然像看到了以前的自己。那时的我工作量大,不知道抓重点,什么都要做好,调整不了节奏,最后累坏了自己。
我希望那时的老板可以问问我的工作情况,遇到了哪些难处,能够理解我,给我一些反馈和指导。而不至于我在三十而立时,因为身体原因遗憾离开职场。
这些老铁就是当年的我呀,我不希望自己用以前个别老板的方式对待他们,施压,批评,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而且这不是我现在选择的助人成长的事业的动力吗?
于是,我纷纷回复,暂时调整不了的给予理解,有了进步的给予肯定,遇到困惑的分享自己的做法供参考。
当大家露出笑脸时,我仿佛看到,以前那个愁容满面的自己,也绽放了笑容。
稻盛和夫说,成功的基础是强烈的愿望。愿我们都找到属于自己的动力。
亲爱的老铁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还记得少胜多有哪6点吗?我们再回顾一下:抓重点、少承诺、敢拒绝、活当下、多运动、找动力。你get了吗?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次再见!
Helen
201805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