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心理课上,李老师带领我们把所学的东西串连起来,类似于中学的期末复习,目的是把知识成体系,也就是常说的“将珍珠串成项链”。
我很惊喜。
作为教育者,我深知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形成结构体系,那最后所学都是碎片化的,飘浮在脑子里,想用的时候偶尔会闪现一两片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神来仙羽,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地鸡毛。
我自己一直在尝试用各种方式去形成心理学和教育教学的知识体系,无奈学海浩瀚,自己因为基础和方法习惯的限制,一直在黑暗里摸索,总感觉也许哪天会有被淹死的。
今天上课被老师问到“什么是心理?”
感觉自己被齁咸的海水狠狠呛了一口,摁我进水的是满眼慈爱的李老师。
还好,只是在练习区呛口水而已,有教练在旁,就不用自己瞎狗刨了。
脑子里冉冉升起一座知识大厦,标名:聆心的心理知识大厦!
想得真美。
内心也油然而生,对老师的另一个维度的敬佩——一个优秀的老师永远知道,该带领学生走到哪一个高度,如何循序渐进,搭梯子,让学生爬上去。
“学习心理不是一堂课下来嘻嘻哈哈的听得美,或者能说出多少名词,积累了多少笔记,而是,当别人问你学了一顿心理,那什么是心理的?这时你能够把自己当别人,让别人体验到什么是心理,那才是活的,灵动的东西,是你真的学会了……”
“体验”这个词深深的印入我的脑海里。
醍醐灌顶。
只是,我对于什么是心理,至今还是云里雾里的。如果别人再问我,我也只会,用手指弹他额头。接下来依葫芦画瓢,端出老师的那几个“套路”,忽悠之。
这个体验我深深的体验到——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重要的不是自己明白,而是让学生明白。
这个道理早已听过千百遍,现在第一次感觉它在我的头脑里生根发芽,活了起来,并且在那一瞬间开花结果,迅速成长!
于是,第二天的数学课堂和班会上,我的整个教育思维都切换成如何让学生体验各种概念,如何让学生表述出自己所思所想。
课堂效果出奇的好。
开完班会已过下班时间,一群“小尾巴”跟在我身后。有问任务问题的,有问思想问题的,还有两三个就是喜欢跟着,哎呀,这尾巴,有点沉重又幸福。
小丽要求私聊,好吧,陪你聊一个钟头的。
关于如何学习的老问题。
方法,还是那些方法,只是这次,我用的最多的是“引导”,而非“指导”,尽可能的去除“指教”。
具体内容值得去写一篇论文,先收纳下这个主题。
晚上复盘,我对长期以来思考的教育模式问题生成了自己的认知。
学生体验~学生总结~学生课下复盘
老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用提问或其他的方式,助推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行动,点拨迷津,督导行为的持续性,养成习惯,到此基本上就可以放手了。
因为好习惯就可以推着学生继续往前走。
这样的一个教育理念的大骨架形成之后,剩下的就是,如何丰富和选择自己的设问技巧等“血肉”的问题,相对就变得简单。
我似乎不缺血肉,就是有些“软骨”,所以时有模糊,血肉模糊。艾玛。
哈,又一次突破自己教育思维上的一个瓶颈期,感觉自己的专业系统又升级了。
好欢喜。
上完课,往办公室走的时候,在心里面默默的敬了李老师一杯。
伟大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