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总是受到一句话的影响,就是早之前老师分享的一句话,先战而后胜。讲的不就是先相信自己,做之后结果怎样,就让时间证明吧,那么从两个事件来说明下。
第一个是去年8月份,由于工作特殊性,要上12个小时,每两周轮一次白夜班,除出日常睡觉洗漱做饭,真正每天属于自己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再加上平常会做饭带到上班的地方吃,心情郁闷时就去跑下步,仔细算下来就更少时间了。
所以那时的想法是没时间报什么课,刷手机看动漫都没时间,抱着这样的想法一直到今年2月中旬,刚从家里出来复工,想着不能再颓废下去了,于是付费几百元报名了一个书评影评课,可以说开营的第一个礼拜很难受,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为了完成每天的日更千字文和学习复盘,几乎每晚熬到23点,以前通常是八点左右就睡着了,如今打乱了作息。
记得有一次是写着写着差点睡着了,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把文章写完的,有时第二天睡醒后惊讶到,这是我写的文章吗?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几天,大脑逐渐适应了这一节奏,记得那时为了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不再做饭了,上下班是跑着回宿舍的,对学习的渴望从未有如此强烈。
也恰恰是那次学习让我接触到快速阅读书,语音写作,边读边记录关键词,直到现在,这些能力还在无形的影响着我,可以说很感谢那时的自己,还有那些志同道合的老师和文友。
第二件事是2月底群里举办的看图写话挑战,记得我是第二个报名的,还在群里说了句,哇塞!多多参与。那个活动历时3天,挑战5000字,发布任务的时候我已经写完了1000字,由于初次接触特意花时间去学习了下怎么看图写话,不知不觉就快到上班的时间。
想着还没开始动笔,于是想着利用一切时间把文章写出来,于是就在上班路上过程中用语音快速写出一篇千字文,直到上班去上洗手间的十分钟,修改下就发布了,这也是一次难以磨灭的记忆。
通过这次挑战和学习,让我明白思考是写作的灵魂,很多时候想清楚怎么写和切入角度比匆匆下笔更为重要,而且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事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当然为了完成这次挑战,也用过两个核心小技巧。
一是奖励机制,把想做的三件事列出来,分别给予小奖励,奖励可以是零食、大餐、娱乐等,毕竟人天性好吃懒做,适当的顺应天性才不至于泯灭本能,当然也可以先把奖励享受完,这时心里就会有亏欠感,于是更有动力去挑战自己。
二是番茄原理,它是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管理学家提出的,应用面非常广。
比如,天天做饭的家庭主妇总会感到厌烦,不想做的时候,不妨一周留两三天和配偶一起去外面吃,仔细品尝下外面的厨师是怎么炒出美味的饭菜,或许因此厨艺还能有所长进。
同样应用于写作中也是一样,先写上一段文字,放下它,去散步或者吃顿饭再回来写,还没写完的话就再睡一觉,再写,按照这种情况下去,如果是写自己熟悉的事,字数限制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7880359/809110d89ef2ba0c.jpg)
总的来说,虽然这次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多意外的收获和惊喜,不单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对未来的选择有了清晰的认知。还是很感谢能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友和老师,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走的很慢,一群人走的更远。
而且很多时候,信心比黄金更可贵,若是付费参加挑战真的是自己内心深处想要去完成的,那想必也会想方设法的去做,由此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忘乎所以地驱使着大脑和身体作出相应的行为,到那时,相信会更加感谢那个曾经为了目标而努力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