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由,在很多人看来当然是在自己可支配的时间里随意地做事,包括逛街、看书、写作、看剧……
做自己喜欢的事,在我们看来是自由。
确实如此。
在我看来,在这种自由的前提下,还需要对自己有所约束。
1
今天准备去医院看牙,所以请假没上班。
早上早早地出门,以为能取到号,但是因为疫情的后续影响,有很多医生停诊,开放的名额很少,整整一个月了还没有约上医生。
无奈只能打到回府,其实回来的时间挺早的,9点半左右,想着先把衣服洗了,再把大白老师的课听,然后把作业写了,时间上很完美,下午还可以做很多事。
但是直到现在快5点了我才打开电脑写作业,这中间都做了什么?
在洗衣服期间玩起了手机,翻出最近在追的电视剧《父母爱情》,这一看便停不下来,一集一集地不停刷,吃过中饭后又继续刷。
直到意识到时间快来不及了,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手机,打开电脑。
对于时间,我总是很随意,随意的结果便是计划里面的事没做,但是计划外的事情却消耗了自己的时间。
2
对时间的随意,最大的问题便是不能完成计划的事情,等一天快结束时,便后悔不已。
都说自律即自由,而自律的基础是对时间的把控。
2020年即将过去一半,反思这半年的日子,对时间的把控真的是很随意。
明明计划好的事情,随便给自己找一个理由便拖延了。本来应该完成的事情,因为其他事情给耽误了。
太随意的时间概念,最后的结果便是没有回报的结果。
都说精英都说时间控,他们每天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地,并且能够做到按计划执行。
以前,我会说那是因为他们是精英,而我只是普通人,他们的时间值钱,而我时间不值钱。
这周看完了《终生成长》发现自己做很多事情都是固定型思维,认为有些事情是固定好的,那就是写好的剧本,按照剧本发展就像了。
而固定型思维带来的影响其实在自己成长的路上找借口,阻碍自己的成长。
而里面还提到一个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不否定人有一定的天赋,但是更强调的是学习,学习才是成长路上的关键。
我以前经常说自己没有时间,但其实不是真的没有时间,而是对时间太随意。
3
回想了一下我会在以下情况下对时间失控:
情绪不好的时候:
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特别提不起精神做事,比如说看书容易走神,写作没有想法。
这个时候最想做的便是拿起手机随意地翻看,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追电视剧的时候:
我一旦开始追一个电视剧,就有点停不下的意思,下班后回来就打开播放器,直到睡前才放下。
比如最近在追《父母爱情》,有好几次日更都差点没有完成,读书的计划也泡汤了,本来养成的早睡作息也被打乱,早起变得有点困难。
工作烦躁的时候:
每个人的工作其实都不容易,这点我明白,但是一旦这件事情放到自己身上,却很难说服自己。
总觉得是有人在故意找我茬,把原因都归纳给外部,没有去想过正在的原因。
当这些事情发生时,我特别不会控制自己的时间,计划也变得随意。
4
2020年还有一半,自己的计划还没有完成,自己想要列个计划,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对时间的把控。
最需要改掉的是自己随意的时间观。
现在的随意看似自由,但是确实一些无意义的自由,而我想要的自由是那种有进步的自由。
那种自由是下班后能够完成自己的成长,完成自己的计划。
每天高效利用两小时
这两个小时包括早上看书半个小时,晚上学习英语半个小时,另外一个小时用于看书。
系统看书
看《朋友圈的尖子生》里面的马占凯,他是职业学习者,30岁以后才开始大量阅读。他本身很聪明,但是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系统性的学习。
当他要了解一个领域时,他会集中突破,比如他想戒掉拖延症时,买回了市面上30本关于拖延症的书。
目前自己看书很杂,但是想要获得更好的成长,应该搭建属于自己的系统,进行主题阅读。
除此之外,目前自己感兴趣的还有传记类和历史类。
写感悟
每天看过的书,进行复盘,将里面讲到的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
这周看了《终生成长》这本书,更新了几篇文章,根据书中的内容再联系自己经历的所思所想,然后发到简书,没想到被收入了专题,好获得了好多人的认可和赞,这是意外之喜。
原来大家遇到的情况都是一样的,书里面将这种现象做了总结,还提供了解决办法,有些人没有时间看书,那么自己可以选择对自己有用的整理出来,或许对别人也有用。
5
猫叔的《一年顶十年》里面说过,时间就是命。
虽然我对时间的意识还没有做到这种严苛的程度,但是好好利用时间肯定是好事。
现在多吃点苦,以后肯定能少吃点苦。
比如为什么要学写作,因为这是一个永远不会被淘汰的技能,而经过时间的沉淀后,它会积累巨大的能量。
学习写作后,看书更有动力,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在离开校园后还可以持续,这是成长的关键。
而因为想要写作,也会去规划自己的看书时间、写作时间或者是娱乐时间。
2020年的后半年,学会开始掌控自己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