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与孔子是同时代东方的两大圣人,他们在各自的国土上创立了佛教与儒学。这两大学说不论是在昔日的历史上还是在当今现实社会中都起着很大作用。迄今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繁衍生息、思考创造的人类深受这两位先人的影响。
佛陀(公元前565—公元前488)
在印度,佛陀是人们心目中顶礼膜拜的宗教导师。他是佛教的创始人,被尊为“世尊”、“佛祖”。
佛陀出生于距离喜马拉雅山不远的地方,他出身于一个地位颇高的家庭,其父萨多达那是萨基亚部落著名的首领,其母玛哈玛亚是附近王国的公主。他的母亲50岁时生他,取名悉达多。
悉达多19岁时,已是高大英俊的王子,娶了他的表妹雅苏达拉为妻。接下来的10年间,他与妻子住在豪华安全的皇宫中,对人间的痛苦无任何感知,按照正常发展,某一天他将继承父亲的王位,成为萨基亚斯国王。
但在悉达多30岁的时候,先后看见一位风烛残年的可怜老人、一个被病魔缠身痛苦不堪的病人和一个横卧水渠边的腐烂尸体,使他感受很深。这年妻子给他生下了一个男孩,但他并高兴不起来。他看到了很多生命的真相,他知道了人生存在着那么多的痛苦和凄凉。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悉达多从梦中醒来,开始思考关于人生的事情,他认为必须要找到一个破解人生的困境。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家出走,去寻找救赎灵魂的方法。
悉达多开始在民间流浪,并持续许多年。当时印度社会处于一个剧烈动荡期,大部分的印度人的生活都是凄惨的。
悉达多经过了凄苦的流浪者体察后,决定以婆罗西摩为楷模,到没有城市和乡村干扰的地方寻找真理。婆罗西摩是印度人的神话中一切生命的创造者、最高统治者,掌管着生和死,印度人对其十分崇拜。很多人放弃现有生活,远涉荒漠,食树叶为生,以冥想婆罗西摩的智慧、善良、光芒、仁慈来供养自己的灵魂。
王子悉达多便孑然一身前往沙漠进行冥想了。不久,山里的人将悉达多高尚的行为传播开去,还有五个年轻人来拜他为师,请求教导。他带着弟子到他修行的群山之间,用6年时间将自己的智慧传给学生。
后来,他命令学生离开他,一个人坐在一棵菩提树的树根上整整49个昼夜滴水未进,进行冥想。终于在第50天的黄昏时刻,他的精诚打动了婆罗西摩,向他显灵了。他“大彻大悟”了。从此,悉达多就被人尊称为“佛陀”,他来到人间,为的是将人们从受苦受难的人生中解救出来。
佛陀人生的最后45年,他一直行走于恒河流域的群山秀水之间,向人们传播自己谦恭、温顺的教义。公元前488年,佛陀的生命走到了终点,他圆满的一生结束了!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和“至圣先师”。
孔子生活的年代,社会动荡也份历害,可他的一生却过得宁静、淡泊、受人尊敬。他是一个具有仁人之心的人,他想要将处于水火之中的人民解救出来。他崇尚仁爱,反对暴力治国。他是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道德领袖中,唯一没有说自己是神的使者的人。
孔子是一个普通的人,但他具有良好的品德,他通情达理、关爱他人,他从来不要求别人承认他、追随他或崇拜他。
孔子还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曾主动前去拜访另一个著名的道德领袖老子。(老子是中国“道教”哲学思想的创始人,道教所奉行的哲学更像是早期中文版的“金律”)。
老子不会仇恨任何人,他教育人们要拥有温文尔雅的高尚品德。
孔子的各种名言警句使东亚人民发自内心的崇拜。儒家思想中的深刻格言和精辟观察,让每个中国人的心灵都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并使人终身受益。
以上为《人类的故事》的作者威廉•房龙笔下佛陀与孔子的故事。
附:今日疫情


5月1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例,其中10例为本土病例(湖北5例,吉林3例,辽宁1例,黑龙江1例),7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内蒙古);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4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78人,重症病例减少4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99例(含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69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591例,无死亡病例。截至5月1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41例(其中重症病例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144例,累计死亡病例463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918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3712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501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2例(无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6例(无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0例(境外输入4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780例(境外输入44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53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047例(出院982例,死亡4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5例(出院41例),台湾地区440例(出院366例,死亡6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