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缺失了什么?
教孩子如何做自己,爱自己。
很多学生从小学优秀的大学,上了好大学后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
问孩子,孩子就会说,“学累了,不想学了。”
孩子小时候,我们给孩子灌穿的那些关于不得不努力学习,提高成绩考好大学,找好工作的思想,等孩子成年进入社会后,成了孩子迷茫抑郁的来源。
孩子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么多年,我在最美好的年龄,一直啃书,死记硬背,就是学这些书上的东西到底是为什么?
为了上一个好大学,上了,然后呢?
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找到了一个世俗认定的好工作,为什么自己却总觉得缺点儿什么?
似乎,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又怎样的人生。
如同一个牵线木偶一样,麻木的,行尸走肉般得,跟着人流走,奋斗卷,到后来不快乐。
我们的教育,一直教育孩子如何满足一规矩,一个标准,却忽视了,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并不是人人都要通过考试证明自己,需要通过学历证明自己的能力。
不可否认,学习,学历依然是敲门砖。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获取这个敲门砖。
但为了获得这个敲门砖,给孩子打鸡血,让孩子放下自己的快乐,放下自己,只是功利的学习,那学习自然变得可怕起来。
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因材施教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8259516/79b3787cab8f540d.png)
是不是在给孩子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当树立如何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呢?
衡水中学的孩子,都在卷,他们拼命的学习,觉得考了好大学就有了好前途。
是的,一定程度上是考了好大学,在大学里努力拼搏是会有好前途,但这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
更重要的条件是,如何让自己身心更健康,有更好的三观,对人生,对自己,对未来有更好的认知。
人生有时候活得是一个心态。
心态好,不管做什么都能随时调整自己适应当下,顺势而为。
心态不好,做事情很容易炸毛,很容易有心理上的问题。
上半年新闻一个很优秀的女性,刚满30岁因为债务和家庭问题跳楼自杀。
细看这个女性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这个女性成长的一路是很顺利的,有一个幸福经济状态良好的家庭,父母疼爱,上学一路也一直很优秀,上好大学, 找了好工作,好老公,有了孩子。
本以为自己的投资能给自己带来高额回报,没想到投资失败,老公又不够贴心,还有产后抑郁,各种问题叠加,她受不了了。
很多人说,如果我是她,就变卖豪宅,卖房子,然后把生活质量降低,欢乐债,慢慢工作,再重新开始。
是啊!
只要能想得通,愿意重新开始,认清生活本就是高高低低的,一帆风顺是难能可贵的,也就能放下身段好好活着。
可是一直过得很顺利,不管是什么都符合世俗标准,是别人眼中的优秀者。
自己突然遭逢各种变故,自然受不了,担心自己不能保持优秀的状态。
别人口中的优秀,是一个标准,那么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
很多人没有这样的认识。
活在别人的标准是危险的。
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适应这个社会的标准,但也要打心眼里知道,一旦生存的下去,就没有必要过多耗费自己的心力去满足外界所谓的优秀标准。
只要不违法乱纪,伤害别人,好好活着简单的生活难道不行吗?
就一定要做人上人,要站在塔尖,什么都要掐尖吗?
轻而易举的做到,且不论!
若是费了好大的心血才做到,又不容易保持是不是就该有一定的心里准备就该放低预期呢!
当前的教育,多数时候只是注重教授知识,对于如何做人,如何做个健康快乐的人我们则很难涉及。
一方面,社会生存的确存在压力;一方面,很多家长焦虑,老师也有一定的考核,所以受害的人就是孩子,是学生了。
家长最爱孩子,学生是未来的花朵,可是学生也遭遇了最严苛的选拔!
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渐渐的要面临压力。
在每个学习阶段,都会被老师拿出来比较,被大人比较。
这对善于竞争的人来说是好的,他们如鱼得水。
对于内向,不善于竞争的人来说如同炼狱。
教育是开发不同学生的潜质,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而不是让所有孩子都满足一个标准,就如同生产零件一般,让所有孩子都成为统一的零件。
当然,这一切或许也是源于,我们人口众多。
人多,人才多,而很多工作是个人就能干,却有很多人要来应聘,该怎么办呢?
自然需要很多严苛的筛选人才的方法。
未来,希望随着人口的家减少,我们的教育能够更像教育,而不像知识培训班!
到那时,或许孩子们就更愿意上学,就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