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坐院中班车,去某大医院看病人。同座位的是一位大姐,八十七岁,与老伴一起去看病。大姐一米五多点的个子,八十斤体重,很瘦,体质很弱。苍白的脸上布满了老年斑,手和胳膊也有不少老年斑。双手的前关节凸出来,已经变形了。大姐告诉我,因常年在南方潮湿的环境所致。
我们小区是部队干休所,住户由京内京外离退休老干部,大姐是由北京当兵,按规定自愿回北京居住养老。她们住师职房,老两口都是军人,经济不错。但从老人布满沧桑的脸上,折射出生活的不尽人意。原来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四十岁时心脏病猝死,小儿子在本市工作,时常看望老人。大姐说老伴年轻时脾气很好,顾家,夫妻恩爱。现在老了,脾气不好了,经常固执己见,不可理喻。有病也不去医院,有时大姐劝着拖着拽着才去趟医院,其中不乏生气。大姐向我诉说,做饭家务全是她一人,老头什么都不管,无论她多烦多累也要坚持做饭。我劝她,两人都快九十岁了,不做饭不干家务理所当然,能自己照顾自己就不错了,不要责怪老伴。您自己也别干了,顾个保姆照顾着,或者不愿意做饭时到外边吃,买回家吃都可以。大姐说外边的饭不干净,从不在外面吃饭。我告诉她,我们家附近有不少中高档餐馆,很干净的。
到站下车后,大姐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放开。我安慰她,我们同住一个院,会经常见面的,如果您不介意,我们可以约定时间地点聊天交流。
几天来,大姐那苍白的头发苍白的面容不断浮现在我眼前,唉声叹气中透露出许多忧愁、无奈和不爽。
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逃脱不了,但在一定条件基础上,安排好自己的老年生活,还是可以的。当前,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政府和民众团体也着手组建养老机构,解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问题。目前养老的方式有多种:雇保姆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虚拟养老院养老等,这对老人来说,都是不错的养老方式,没有必要把自己固守在孤独的环境中,过着辛苦劳累、凄惨忧伤的生活。有一则广告说得好“六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脏,三十岁的人,六十岁的心脏”,这话不无道理。人的年龄有两个,一个是时间年龄,一个是心理年龄,不要老想着“自己多老,多老;多么不中用,多么不中用”,要想着自己“行,还行、能行、很行”。在自己还行的时候,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一点,比如唱歌跳舞、游山玩水;腿走不动了,还可以琴棋书画,看看书,写写小文;再差点,还可以看看电视,电话联系居家医生、居家服务。无论如何,不要暗示自己老了老了,不行了不行了。我们现在多好,既无战争,又无大的天灾人祸,眼下这么大的疫情,国家以强有力的臂膀,保护了她的子民,在这次疫情面前,哪一个国家有中国强大?!生活在这个国度里,是全民的幸福,更是老人的幸福!
老人啊!尽量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好好地享用余年。活着,不光有年轮,还有质量!不光有物质,还有精神!
我也是近七十岁的老人,自去年小孙女上了幼儿园,感觉有时间看书了,好高兴啊!因我没有别的兴趣,只喜欢静静地看书。到目前为止,我已看了好几本小说,都是世界名著;也看过军统和中统方面的书(电视里经常有关军统中统方面的内容,一直不甚了解);经常看“简书”里的文章。简书里有许多德才兼备、知识渊博的高人,写得文章真好,受益匪浅。我现在只觉时间过得太快,看的书太少,要涉猎的知识太多,珍惜时间,珍惜余生。我有时倒觉得自己有点返老还童了,精力很充沛,看了孩子做了饭,就想赶紧看点书,只觉得前七十年白活了,没捞着看书。我最近看简书里一位学者朋友的文章上瘾了,感觉每一篇文章的知识含金量都很高,喜欢的不得了,有时看到很晚,只是老眼昏花,不听使唤。这位学者不仅知识渊博,还很谦虚,诲人不倦。我有时请教他问题,他会耐心地给我讲解。吸取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温暖,这种感觉真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朋友在”。只要我们充分利用余生,余生就会回馈我们!有句话说的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老人也可以像年轻人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祝老年朋友们健康长寿,活出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