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我妈到奶奶家,给于她们而言,远在天边的我打电话,双剑合璧地教育我。大致就是,对象、结婚、地点、职业,无不嘚啵,外加我们想你,我们爱你,我们不易,你应该怎么样,你不应该怎么样。
她们觉得,只有你找了个我们觉得不错的对象,结了婚,你才会幸福快乐。而此刻,刚分手不久的我,看法有两点不同:
1.不是“家里觉得不错的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讲,“谁都一样”。
2.并不是因为恋了爱、结了婚才幸福,而是在自己努力通往幸福的路上,顺便恋个爱、结个婚,否则无法品尝到真正的幸福。
我上一个爱恋便是个例子。我们三观相符,他学识渊博,纵使他其貌不扬,我也非他不可。但我家里人并不同意,开始对我施加很大压力,而我们的解决对策,就是希望他带的项目大卖,买了房,好歹算是填上了个大窟窿。于是我的心情便开始随着他的项目起伏而起伏,好像家人的是否同意,成了我能否和他在一起的“依托”,即便我一如既往的相信他,但总也无法安心下来。
我决定和他分手的原因,不是众人的反对,也不是在别人眼里像房子这样的“外在依托”,而是我们之间的“附属依托”。
自从和他在一起,他不由自主地剥了我“自信”的皮、“乐观”的皮、“积极”的皮等各种。我的事业不顺,每次我不自信的发发牢骚,想求个安慰时,他都会用匕首轻轻扒开我伤口的肉,让我仔细看、认真看。我不是不会去看、不想了解它的成因,只是在当时,I just need a hug,而不是想立刻被扇几个巴掌。后来因为项目太累,他拒绝和我沟通我们之间的问题,当我觉得精神上无法“依托”的时候,其他的交谈内容都肤浅得如此“表面化”,而没了这份“依托感”和“归属感”,我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事实上,如果我能处理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不需要他人的慰藉,能自己面对一切、自己追求所想时,我们之间的问题会少很多,程度也会减轻很多。当这种“内在依托”形成了,可以自给自足的时候,便可以用一种更妥当的方式方法对待这份关系。
我放弃了“在恋爱结婚中寻幸福”,踏上了一条“先征服自己、再在努力的幸福中顺便恋爱结婚”的路。这条路上最难搞定的不是对方,而是自己,当你调整好自己的方向,无论选择了谁,都会安然度过余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