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支线故事细致而精彩,支线故事的丰厚。丰厚在焦点解决里边,其实就是探讨它的例外部分的细节。看到例外部分的优势资源,并且要非常详细的去探讨时间、地点、跟哪些人相关,什么时间发生的,怎么发生的等等这一系列的方面。
我们身处生命故事的旅程里,旅程中有好多扇窗同时存在,每扇窗都透着明亮的光线和美丽的色调。我们常常因为生命中暂时遇到了困难和挫折。而绝望,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孩子最近出现某些情况,我们整个人就会特别的焦虑。
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看不到生命之窗的美丽的色彩,或者说看到了也不以为然。因为我们把问题无限放大,好像孩子生命中就只剩下了这些状况。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这是加点解决的理念。关注问题越多,焦虑越多。
支线故事的入口就犹如这些生命之窗,可以从窗口望见美景。我们不只是看见这些窗户,我们还要进去探访窗户外的美景。访问就是停留。访问就是探访窗后的美景,我们要去停留,要去探访。
在不同的时间点找到支线故事的轨迹,然后穿在一起,让支线故事开始有了独特的历史性与脉络感,这是丰富故事的一种途径,用时间轴可以让我们看到现在未来,而不只是盯着现在的问题。然后我们就会发现原来问题在过去没有,在未来也会没有,只是暂时现在有。并且现阶段也不是每天都有,也不是随时都有,这是焦点的例外的理念。其实探讨例外就是在丰厚故事。
我们能把人的生命历史化,就是拉长,就不会以狭隘病态的观点把问题视为人的全部。往前看往后看特别重要。我们看孩子,看自己都要学着往前看,往后看,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的东西。我们就可以跳出来,就是纵横全局看效果。我们要去纵览全局,而非只盯着现在的当下,只盯着当下的泥潭,我们就感觉没法活了。窗户后边有什么样的美景?发了什么哪些让人感动的事情?哪些让人赞叹的事情?我们不仅要去探访入口,还要好奇里面的故事。通过停留欣赏而发出对生命的赞叹。好好倾听同时要好好欣赏当事人的生命故事。让生命故事得以撑出更开阔的空间,增加当事人生命的治愈力量的过程,用叙事的语言来说,就叫做故事的丰厚。用那焦点的话就是去详细探寻它的例外。
如果只是看一个人的症状,就是一种“点”的描述。犹如让人站在薄冰上,没有踏实感。我们通过点把线引出来。把时间线拉长。从一条时间线上去看一个人,能就是能看到很多很多的不同,很多的面向,很多的角度,这就是线的概念。
讲述问题不存在的故事,我们就不再用单一框架来看一个人。而是把时间拉的更广更长。我们相信,人会因为遭遇挑战而被困住,但也有许多值得传颂的故事存在,但是却被忽略。用焦点的话来说就是。例外一定存在。我们要去关注到他的例外存在的时刻。例外虽然存在,但是有的时候可能因为太小,或者可能已经忘记了。他没有太注意,我们要把他例外给挖出来,这是他的宝藏。让他重新发现他自己拥有的宝藏,并且学会怎么去用他的宝藏,这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如果我们把问题症状跟一个人连到一起,并且认为这个人就是问题,问题就是人,这就叫内化。而外化就是把问题跟人分开,问题不等同一人。人都是很想把这个问题给解决掉的。我们要跟人合作一起去探讨怎么样去打败这个问题。一起去了解这个问题的特点,性情规律。找到应对问题的方法。去关注人,关注他的情绪,他的感受,他的爱好,他的兴趣,他自己感觉幸福的得意的事情,他自己的所思所想是什么?把他这些放到首位,而不是把你要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当我们能更多的关注人的时候,其实问题就好解决了。
当我们把时间拉长,从整个生命历程来看,就可以看见问题不存在的时刻,这会让人打开眼界。我们头脑清晰的理解到,原来问题故事真的只是生命中的片刻而已。所以我们不要只看当下的症状,学着把生命的视角拉长。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生命的美好。如果我们暂时没有那个状态和能力去看到更远的未来,就先忙起来,让自己一定要该忙什么忙什么,而不是只盯着问题症状焦虑。
让故事里的情绪顺畅又深刻的表达,这种充满力量的叙说,会让好的故事停驻在当事人心头。好的故事就是新故事,也叫支线故事。
在聆听他的支线故事时,我们要更多的停留,要用到基本功,倾听共情具体化。这会让好故事的情节有了高潮,这样的故事就有了厚度。好的故事,如果有观众和舞台,就有机会更加的丰富,这里会邀请当事人想到重要他人,使用关系问句,去见证他的幸福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