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
孔子,说好的不知老之将至呢?

孔子,说好的不知老之将至呢?

作者: 荷荷花 | 来源:发表于2018-08-13 22:39 被阅读0次

    《论语》述而篇第七第五章

    【经文】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白话解释】

    周公是孔子心中的典范,孔子早年时,盼望自己如周公般,能为政推展礼乐教化,助成周朝盛世,所以心念周公,想学周公。白天想周公,所以梦见周公。到后来,不但大道推展不出去,东周也渐衰败,年纪也衰老了,没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知道不能有所作为,思念周公也无益了,于是就不思念周公,不思则不梦,所以有此感叹。

    孔子说:我衰老得好厉害啊!久久都没有再梦见周公。

    【章旨】

    此章言孔子叹己衰老,因而理想不能实现,反而成就了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因缘。

    问题交流:

    1、论语记录者记录,甚矣吾衰也这章,到底有何意义?

    郑惠:记录此章意义在于:一、让人看到孔子的心意。孔子常赞叹尧舜禹文武周公,但不梦尧舜禹,独梦周公,是他对自己的正确定位。他不是国君,但始终忠于国君,从未想夺权。他身份、处境如周公,仅是想学周公一样辅助君主重现周朝盛世。这是他的愿望。二、孔子的梦启示不管学习做事都应“我欲仁斯仁至矣”的状态,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棠棣之华”非“室是远而”而是“未之思也”。三、即便厉害如圣人,单独一个人也无法完成盛国大业的。这是孔子衰的心病所在。

    末学猜测,说这句话时,也许伯鱼、颜回、子路部分已过世,特别是颜回,道统没有了传承,推展圣道失去重要的贤内助,孔子心哀众生却深感无力,心衰加速体衰。

    本人:圣人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没能实现。但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二千多年来,孔子的理想像太阳一样,给了后辈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及动力,光明及希望,虽然未能到达,但是方向正确。让礼乐文化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孔子成为天下的木铎

    时哉老师:周礼说梦有六种,圣人也有作梦的时候。此是思梦,心中想念什么便做甚么梦。孔子心心想念周公,想为东周政治开出新气象,直至身体衰老,东周政治局势难为,故不再梦周公。身衰但心未衰,夫子仍为木铎之职,并有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证量。

    周礼·春官》中明确提出六大梦:正梦、噩梦、思梦、寝梦、喜梦、惧梦。明代陈士元集历代诸家梦说,将梦分成九种:气盛之梦、气虚之梦、邪寓之梦、体滞之梦、情溢之梦、直叶之梦、比象之梦、反极之梦、厉妖之梦,大大深化了对梦的研究。

    2、 孔子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到此终于知道知其不可,不是吗?

    孔子境界达到知可知不可,他知道自己的时机已过,不能实现推展王道恢复盛世了,但是他知道造命天命的那一分,退后几年整理典籍,集文化大成,成就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因缘。

    孔子知其不可,但还是尽人事,听天命。所以孔子还是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一是历练弟子,二是在各国展现自己及弟子们的气象,增加影响力。从而为退而修诗书定礼乐赞周易著春秋创造条件。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圣人的眼光何其长远,他更看中的是对后代万世的文化传承及影响呢。鲁哀公十五年春天(公元前480年)孔子七十二岁,哀公西狩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圣人辍笔春秋,这才是真正的无奈呀,文化的传承也只能到此了。这是民族的悲哀呀。

    3、这样看来, 老子的境界是不是比孔子更高一层呢?

    老子与孔子都有形而上的出世智慧,但入世的这一分,老子的“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甚至“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之言,在天地人三才中把人拿起,把礼乐拿起,那人类如何与自己和谐相处,人类涂炭又如何与自然和谐?相较之下,孔子的行仁天下、知其不可而为之与老子的无为与自然观,以及后世影响与功德,自然分出胜负。

    两者都有形而上的内涵,老子主张无为,避世。而孔子是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悲天悯人,心怀天下苍生,办政治办教育,培养了学生,传承了文化。

    南怀瑾先生对儒释道有个形象的比喻:“儒家像粮食店,提供给我们丰富的精神食粮,没有粮食吃就会饿死,儒家是生存之道;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奢侈品金银珠宝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提高生活水平,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纵观历史,由汉朝开始之后的朝代,但凡中兴的均离不开国君推崇以儒治国,道家法家释家为辅。儒释道相辅相成,成就中华文化的绵延不绝。

    时哉老师:老子与孔子难分高低,前者一般认为其论述偏于形而上,清静无为的那一面;后者则多在入世的各个面向作教学。但老子不同于一般隐士,道德经中不乏治国的思想,孔子也说吾观老子其犹龙乎,这样的赞叹大不同于对长沮、桀溺等隐者的评价。只能说入世的天命在孔子身上,二人的高低实在难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说好的不知老之将至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pp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