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福建国学堂文章——专题论语
我们是否应该要广博地学习呢?看看孔子怎么说原创 2017-12-

我们是否应该要广博地学习呢?看看孔子怎么说原创 2017-12-

作者: 荷荷花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19:47 被阅读0次

论语

卫灵公篇

当今社会,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技多不压身”。于是,小朋友们被要求疯狂地游走在各种课外培训班之间;成人也不例外,伏案在各类职考当中。然而,在广博的学习之外,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事情?来听听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是怎么对子贡说的。

卫灵公篇 第十五 第三

子曰:赐也,女(rǔ)以予为多学而识(zhì)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白话解释:

孔子对子贡说:“赐啊,你认为我是多学又能够明记不忘的人吗?”子贡回答说:“对呀,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我是一以贯之,不是你说的多学而识。”

赐:端木赐,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为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孔门十哲之一。

多学而识之:博学而都默记在心,有所体悟。

然:肯定的,对呀。

非也:不是。此处孔子全盘否定子贡的话。

“多学而识”的人展现出什么形象?

多学而识的人,是指能够持续不断广博地学习,并且还能够对所学明记不忘,同时还能够默默体会所学的内涵。

孔子是否是“多学而识”的人呢?

在《论语》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比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比如:“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比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由此可见,孔子确实是“多学而识”。而且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大家也是以博学来肯定他,从《孔子圣迹图》中不难发现孔子的一生确实是多学而识。

明明孔子就是多学而识的人,子贡也如此认为,然而……

子贡回答:然。非与。

子贡善问,他说“然”,可是“然”之后他又多了一句“非与”。这个提问引出老师后面给他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简单的一个“非与”却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子贡在告诉我们善于问问题是很重要的,做学问应该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能以为老师孔子是圣人,他自己会适时的引导我吧?我不用问太多?他看我的行住坐卧应该就能给我一些很好的提点?

其实未必如此,有时身为学生如果没有表现出想学想知道答案的心,表示出想要知道师长的想法,师长也无法给予引导,所以不能想当然尔,对于学问,要做到“愤悱”,老师才会“启发”。

非也,予一以贯之。

大家都说孔子是多学而识,子贡看到孔子所表现的也是如此,但此处孔子却说非也,全盘否定了子贡的看法,到底什么是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曰:参(shēn)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一以贯之”就是“以一贯之”,以一个道理来贯穿万事万物,这个“一”是什么?“一”就是“性与天道”,就是以形而上的学问贯穿万事万物,在世间能掌握趋吉避凶的道理。

就好比铜钱和绳子:世间的万事万物就是散落的铜钱,而那根绳子就是“一以贯之”的“一”。用一根绳子将散落的铜钱都贯穿起来。能够以“性与天道”的智慧来做观察,才能够做到最好、没有过失,达到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然而因为“性与天道”要讲清楚实在是不容易,普通人也难以理解,所以曾子很巧妙地用“忠恕”来向大家解释,“忠恕”虽然不是孔子所指的“一”,但其含意也相去不远。想要领会 “一以贯之”,可以用践行“忠恕”之道来下功夫。

什么是“忠恕”?

尽己之谓忠。无私地为大众服务、尽心尽力就叫做“忠”,诚诚恳恳的尽其在我,一直做下去,可以方便他达到完全无私的“志于道、据于德”的状况,也就是通达“一”的内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恕。就是具有同理心,以这样的同理心可以推动他到达“仁”,到达“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心的心量从恕道下手。

回到本章,孔子说“非也”?把“多学而识”全盘否定。因为对于子贡这位很有悟性而又广博学习的学生,想引领他更上一层楼,让他领会“一以贯之”的道理,不要自满于现状,这才用全盘否定的教学法,希望开创出子贡的潜能。

学而思

结语

本章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有什么样的体会?今日之下想谋生或者得到别人的肯定,固然要多学才艺技能,然而当我们在广博学习的同时,还要知道这并不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在此之上还有”一以贯之”的道理,值得我们去认识、去了解、去通达、去实践,真正走入孔子为我们开出的康庄大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是否应该要广博地学习呢?看看孔子怎么说原创 2017-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lg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