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杭州来女士的失踪成了大家关心并热议的话题。
7月20日我在今日头条的热议榜跟贴回复了对案件分析,凶手锁定在其丈夫身上,回复收到了很多网友的跟议,也出现了很多的福尔摩斯。
但当案件水落石出时,做案的过程把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惊到了,手段如此残忍还真的我们常人所不能想象得到的。
虽然小说来源于现实,但更多的加入了作者的想象。现实生活中的刑事案件比小说里描写的更残忍、手法更疯狂。
是柯南·道尔和东野圭吾等这些侦探小说家他们笔下描述不出的恶。
之前《十宗罪》里有写过一起案件,这起案件就是现实中真实发生的:南大碎尸案,又称南京“1·19”碎尸案、刁爱青案。
案发于1996年1月19日,地点为江苏省南京市,受害人是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年级女学生刁爱青。受害人遗体碎片在其失踪9天后,也就是当年1月19日清晨,被一名清洁工在南京华侨路发现。凶手为消灭作案痕迹,将其尸体加热至熟,并切割成2000片以上。
没有任何证据,没有指纹,没有摄像头,第一现场也被破坏了。这起案件过去了24年,至今还没破案。
每每想起这起案件,就会令我毛骨悚然,汗毛竖起。
之前内心一直会责问这起案件的凶手:你如此淡定的做这些惨绝人寰的动作时,手会颤抖吗?内心会怕吗?你的人性在哪?怎么可以如此......
现在我已经无心再剖析了,因为这个凶手完全没有任何的良知可言。24年过去了还逍遥法外,不要想着他会有一丝的忏悔之心。
看来女士的丈夫残忍杀害同床共枕10来年的妻子后这19天来淡定的生活,就能想到1.19的凶手一样会过得很自在。因为他们不配为人,只是披着人皮的恶魔,完全不会知道自己的恶。
《三字经》教导我们人性本善,而一切恶源来自于外部的环境,慢慢有了善恶之分。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本善,荀子主张本恶。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张通过教化,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荀子主张通过教化,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争论一直在继续。
我一直在想如果人性本恶,那么最初的恶来自于哪里?最初的善又来自哪里呢?
起先我肤浅的以为和遗传分不开,渐渐地都认同了孟子和荀子的观点。他们主张本善、本恶的解决方法都是一样的指向,就是通过培养善的萌芽,压制恶的成长。
从古至今,从国家到个人,人类要想生存,就会作恶。作恶分为大恶与小恶。小恶,不及时地加以教育与压制就会乱,就是大恶了。
各个国家最大的成就是有法律、有道德给人以约束。若是没有这些约束,人类的恶就会因为没有压制而全部暴露蔓延出来,世界就会变得混乱。
仔细分析这些惨绝人寰的案例都来源于一个“贪”字,对金钱的渴望、对权势的追求、还有对性的本能……而这些贪欲就是人类最真实的本性而已。
小恶变成善就需要后天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约束。
若想要生存,人类就需要共存,必须有可以一起遵从的法律与原则,来约束自己内心的“恶”,在这种约束下,人类开始慢慢发现“善”的好处。
朋友和我说,她在看这起案件的新闻时,8岁的儿子问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坏的人?
她当时本想过掉这个话题,不想要她儿子看到这么黑暗的一面。
但最后她把案件的大概始末讲给了他,并和他解释世上有好人,就会有坏人,坏人只是占少数,只要坏人做坏事就会马上被发现、被关注。好人多了,坏人就无处躲藏了,还会被好人慢慢的改化。
还是相信我们的世界诚如我这个朋友说的这样,好人是占绝大多数,坏人无处遁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