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3966735/d218e2a5bc53a554.jpg)
如他自己所言:职业生涯二十年,高中十年,网研二年,支教导师六年,师范学院二年。而今,辞职了。
猛一听到这个信息,有点不能置信,然而,他又重新讲述一遍之后,才相信,这是事实。
从教十年,我们在网师相遇。
他研课两年,成为讲师,而我,成为他的学生。
每一节课,每一次设计,从最基本的理念,到最基本的框架,再到每一句话的出现,他都一一审定,做到无一疏漏。
那份认真,那份投入,那份质朴的态度,那份啃读研究的姿态,总令我觉得是仰望不可及的星空,闪烁着灼目的光泽。
。。
再后来,他成为网师的院长,而我,依旧是学员。
每一次听他上课,依然是一股子学者之风,深入而透彻。
很多学员反映说,郝老师的课太晦涩了,听不懂。
很多人不知道,早期的网师,啃读的书籍,比现在的还要晦涩,还要难啃。
每一次上课,聆听着他的讲述,那种深入浅出的叙述,总使我觉得讲述得很是清晰,远远脱离了早期的深邃与凝滞,像一弯清清的溪流,慢慢浸入内心。
这样的他,朴实,儒雅,学者型形象依然稳固。
。。
无论是学习问题,还是教学问题,无论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是假期的安排问题,他都可以做到侃侃而谈。
作为网师院长后,他的时间更加忙碌,但是和网师学员的共读,却成了一种常态。
假期里,因为家庭问题,总是无法前往,许多遗憾滋生之后,错失了和他的许多次相见。
这不,机会来了,他要到河南郑州做一次培训讲座。
而这时,因为受伤而赋闲在郑州,有这样一个机会,如果再错过与他的一次见面机缘,那就估计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抵达前夕,看到他的讲座注解:围绕自尊这一核心概念,用一整天时间,组织老师们学习研讨,避免多而浅,力求少而透。
会心一笑,从理论到操作,从听讲到交流,从理论到生活的结合,这才是最好。
。。
一上午的理论,一下午的实际操练。
老师们阅读或者交流的深与浅,其实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让我想起他在朋友圈留下的一段话:我们不会完全迎合你,而是想方设法成就你。
他的引领,他的设计,他的匠心,在这一天的培训中显示殆尽。
朴实无华的培训方式,是送给老师们最大的福利。
从词语到句子,从段意到篇章关键词,阅读方法的普及,是他的诚意所在。
网师成员从周围抵达,夜间相聚于合记烩面,一张张朴实的脸上,都贴着网师人的标签,网师人身上携带着的密码。
这些密码,不能不使我想着,他从体制内辞职的事情。
。。
多年的阅读积淀,多年的网师讲师经历,还有外出讲学的积累,使得他的身后,有着无数的书籍与团队存在着。
无论何时,无论各地,振臂一呼,都会有一群又一群尺码相同的人来响应。
这是资本,也是辞职必须的筹码。
在那群师范学院的背景下,他写下这样一个句子:
卸下一生最重的情节,
渐渐暗下来的世界里,
那里有无悔的星光闪烁。
读着,心里感慨不已。
想起来新教育的那句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想起来新教育倡导的教育两件事:一是让人成为人,二是让人真正拥有幸福。
我想,离开了体制束缚的他,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会更加幸福。
。。
年近不惑,他辞职了。
这让我想到了辞职后卖烧饼月入万元的张武杰,想到了还有七年就退休的熊芳芳,想到了因为“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而辞职的顾少杰,想到了为“开启全新后半生”而辞职的张祖庆,想到了为“人生寻找新的起点”而辞职的苗旭峰,心中有些了然。
多年的积淀,使他有了自如行走的底气,使他有了更多的研究共同体,使他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仰望星空。
一如既往的关注着,期待在未来的某一个日子,他会成为中国教育历史上,一颗灿灿灼亮的星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