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从更深层面上
去理解不会取舍带来的两类风险:
一是因为取舍的错误,把不该丢弃的丢了;
二是即便选的方向对,
但因为没能付出相应的努力、投入足够的精力,
最终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
在现实中,我们的挫败感更多来自后者,
也就是即便做了相对正确的决定,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但其实它可以帮大家对风险有所敬畏,
因此有所不为,避免浪费原本就紧缺的精力与财力,
最终把力气集中到“当有所为”的大事上去,并且办好。
要做到“当有所为”,
关键在于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与情景下,
找到适应该阶段与情景的关键大事。
找到关键大事之后,就能抓住主心骨,
取舍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比如在我们刚入职场时,
有位前辈曾跟我们说过一段很朴实的话:
“你想要攒钱,肯定不是在最开始进入职场的时候,
因为工资的基数太低,
哪怕一个月工资多加2000元、3000元,
一年下来也并没有多出多少钱。
在职业生涯初期,要学会先把精力放在训练能力上。
这样,你才有能力去挣更高的工资,
到时一个月多攒的钱,可能是你年轻时一两年也攒不到的。”
在不同阶段、不同情景下,
需要投入精力、专注去做的“大事”是会变的。
以上面前辈说的这段话为例,他其实是在告诉我们:
年轻时,训练自己的能力是一件关键大事;
而有七八年积累后,如何让自己的能力变现,
则成了另一件大事。
很多人的失误,
其实就是没有在合适的阶段做该做的大事。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自己所处阶段的关键大事呢?
我们要遵循人在事业、家庭、成长等方面的基本发展规律。
例如一些被很多人验证过的规律:
在能力范围之内,在大城市尽早买房,哪怕很小,
都能让你既解锁公积金,又搭上城市发展的增值列车;
如果工作后找不到对象,别看不上相亲或交友App,
不借助这些外力,你很可能在很多年内都找不到对象……
有人会觉得人生充满各种可能,
努力去适应这些规律,岂不是很没意思?
但如果站在让自己、让家人更顺心地
见证自己发展的角度上来看,
这些规律都可以让你在取舍时做出更高效的决策,
否则可能会遭遇很多不顺心。
当然,类似这样能指导人们在某个阶段
到底要怎么取舍的规律还有很多,
每一条规律都是人生智慧。
我们不可能掌握所有规律,
但是可以用读书、请教、
自己总结等方法更高效地收集、寻找规律。
我们为最主要的人生角色设计了关键大事定位表,
以下以事业为例做说明,
方便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阶段与情景,找到关键大事。
心智的配置与提升是需要工具的。
大家可以用这张表,不断梳理、
更新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上各种事项的规律。
一旦逐渐建立起类似上表中的取舍体系,
再碰到左右为难的事情,决策起来就将清晰、省心很多。
作者 | 文娅 仲佳伟
来源 | 笔记侠(ID:Notesma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