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设备的操作方式大多都需要进行按钮操作,才能更好的完成相应的业务行为。比如:购物、下订单、分享等等。且移动设备屏幕较小,按钮的形式与位置就和产品体验有较大的关系。
那么依据大众的行为习惯,其实作为按钮进行引导行为无非是提高其认知与操作便捷程度。
因为,对于用户来说首先需要看到相应按键,之后才能进行相应选择操作。就所以就有了之前国外的“眼动研究”,简单来说就是作为用户第一眼所关注的位置与后续的视觉关注点。
那么作为按钮引导用户的关键因素其实还是蛮简单的,其中无非是提高用户认知的物体状态,如:颜色、位置、大小、形状、明暗程度、层级、按钮文字或图片样式等。
颜色、明暗、大小、形状较为简单则不用多说,就其中位置则和用户的视觉习惯与手指和按键的距离有很大关系,且相应影响体验优化占比较多一些。
如在购物app中的“立即购买”按钮其实就和我们生活中大量阅读所产生的视觉习惯相关。
即一般大多数书籍排版一般都会从左上至右下。
但假如“立即购买”按键在“左下”的话,不仅会影响用户使用体验,间接也会影响产品自身的使用量。因为作为一款按需购物类产品,并没用切实的考虑用户已经形成习惯的使用操作诉求与公司诉求。用户找个最核心的“购买”按钮都得“瞅”个半天,且用不习惯。也就是说在有些时候用户的使用诉求和公司的业务诉求是可以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
那么当用户已经形成视觉习惯时改变其行为方式的则多半是强需求和手指与按键位置。如图所示:
这是当前体验很好的一款叫夸克的浏览器在全屏视频播放的截图。其全屏时的播放按键就与之前大多数浏览器app有着很大的不同,如其播放与锁屏按键。
原因则是因当用户全屏播放时,大多数用户都会横向拿起手机,且大拇指多半与按键最近。这样就可重新形成使用习惯来改版用户行为。且体验很好。
至于层级则不用多说,增加或减少层级则会改变用户的点击频率。其中有个好玩的点是动效的使用延迟会增加用户的心理层级。所以最好不要在什么地方都增加动效。因为这样会影响软件的使用频率,产生用户等待焦虑,甚至是会产生卸载欲望。
按钮的文字或图片样式则和用户对于图片与简要文字的理解认知时间有很大关系。即有些人单单看图标很难理解其功能含义,如果改为文字或加入文字辅助则很容易理解。
分割线————————————————
灰常灰常重要的是因其每种app对其的类型目标用户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进行引导之前首先需要依据不同的用户人群和使用场景来不同配置。也就是说需要以最初的产品目的来不断改变。
比如之前看到一款大学生贷款做众筹的产品,它的“我要投资”的按钮就设计的略小一些,但付费转化率却很高。也就是说按钮大小在以不同需求为导向、不同使用场景所影响按钮的点击率是有所不同的。其他影响用户点击按钮行为也是如此。
简单说下原因~
(原因之一、是因为作为投资者的使用场景需要更好的了解产品后才更容易进行投资。
第二、则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虽然投资是一种可能赚钱的行为,但花钱确实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不爽的状态。啊虽然还是单身狗,但就像追女孩子太过直接多半反而会吓到对方。
第三,则应为是大学生众筹产品,其内部的项目发起者多半是资源欠缺的大学生。需要营造出那种较为夸张“楚楚可怜”的情感化状态来增加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