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
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以上是道德经第二十章的内容,通篇读下来,让我想起了一个人,那个在江边仰天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
为什么会想起他呢?因为屈原所叹这句话的句式和道德经此篇中的句式是如此相似。诸如“众人熙熙,我独泊兮”,“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而这,只是我想起屈原的一个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我觉得老子所写的这样一个“我”其实就是屈原的一个真实写照。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我们将上面中的句子翻译出来就更容易理解了。
众人熙熙,我独泊兮:众人都很快乐,只有我孤独漂泊啊。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众人都富足有余,只有我却孑然清贫啊。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都光彩炫目,唯独我暗淡无光。
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都精明严肃,唯独我昏沉糊涂。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众人都有所作为,唯独我愚顽而笨拙。
是啊,屈原为何孤独漂泊,为何孑然一身,为何不入楚王的眼?完全是因为他非要愚顽而笨拙的劝谏楚王不要去秦国,最后导致自己被流放的下场啊。我想,如果屈原能像众人一样聪明,想方设法对楚王阿谀奉承,一心一意想着升官发财,然后去寻欢作乐。那么,他也不至于有如此下场吧。
然而,屈原的那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其实早已将屈原自己的命运注定了。因为屈原活得太明白了,明白到别人都不喜欢他,然而即使如此,他仍然是心怀家国。直到家国衰败,哀莫大于心死,他最后选择了葬身鱼腹。
对于屈原之死,我们惋惜,我们愤怒。惋惜他就这样逝去,愤怒楚王真不是个东西。然而,对于屈原之死,我们更应该心怀敬佩,因为他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并没有像众人一样随波逐流。所以,换一句话说,屈原的死,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他独立的人格,然而也正是因为独立人格的可贵,所以我们今天还在缅怀着吧。
写于2021年3月18日 星期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