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409天】
任何环境
都可以成为修心的道场
《金刚经》第一段的第三句话: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席而坐。
佛陀在城中次第乞食结束后,就回到原本打坐的地方。
这一段,老师言说:大有深意。固然,不得已忙碌谋生而忘了生命的本原,固然可悲,但一心想要摆脱尘劳却又无法摆脱,而生出种种烦恼,同样可悲。
另一位著有《金刚经讲义》的江味农先生,在这一段引申出一种极其简单的修行方法:
每天早晨外出工作,完成必需的劳作。所有的应酬,以及不相干的事情,一律省略,下班后回到自己家中,料理家务,然后即当静坐,摄念观心。
时人并不如此,下班后还有相当多的节目,或是回家也有很多的热闹,名曰“休闲放松,打发时间”,逛街,吃宵夜,聚会,打游戏,追剧,等等,有很多白天没时间做的事情,安排在晚上,白日忙碌不堪的身心,到了晚上也没办法得到很好的休息,投入到另一份热闹中。
以为是用一份热闹来放松工作的疲惫,殊不知如此喧闹,身心是否能够承受?
我个人而言,是受不住如此热闹的,偶尔一次两次还可,如果到了夜里,我得不到一些安坐的时间,整个人都会觉得“太嘈杂”了,这是写作后养成的习惯。
现在觉得还是不够,觉得还可以更加安静些,“摄念观心”,不过这个很难做到,可能,不太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吧。
没有修行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开始修行的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完全觉悟的时候,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山水好像又恢复到原来的山水,却已经完全是不同层面的境界了。
佛陀觉悟后,每天的日常,好像和一个平常人一样,而实际上,佛陀和平常人完全不一样,他时时在自己的“本处”,做到了纯为活着而活着。
活着本来需要的东西是不多的,但人总是贪心不足,而且一直要担惊受怕,想要拥有更多更实在的东西,只是,这些实在的东西也未必就能够长久靠得住,货币可能会贬值,时事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而人心总是处在“焦虑”之中,唯有好好修心,不依赖于外物,而是遵从本心,简单再简单一些,活得更轻松一些 。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