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想给他们好的生活条件,想让他们不要受到太多委屈,总是尽己所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但是有时候,我们满足的或许只是自己的愿望,只是为了弥补自己小时候的匮乏,而把孩子当成我们自己重新养育了一遍。
有些时候,我们眼里的孩子并不是眼前这个真实的孩子,而是我们在他们身上投射的自己的匮乏受体。对于孩子真正的需要,有时候或许我们并不知道,有时即使知道也并不支持。
朋友11岁的女儿一直都喜欢画画,她说画画的时候,会忘记时间,全身心都置于一种放松忘我的状态里。当她提出想要一直在兴趣班学更高阶的画画技巧时,她妈妈担心她在画画方面花的时间太多,导致耽误了其他学科的学习,现在又快要小学毕业考了,她忧虑女儿数学成绩还处于中下游水平,到时考不到一个好的学校该怎么办?画画又不能为她加分。首先还是得要上个好的初中才行。
于是朋友就对女儿说:“先把画画停一停吧,画得再好有什么用呢?也不能为你加分,考不上好的初中,画的再好,没有学历也找不到好工作啊”。一句话,把孩子眼里的期盼和光芒都浇灭了。朋友说,宁可在补习班里花钱,也不想在画画上花钱了。
这就是两代人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在家长眼里,觉得把主科学好,考上好学校,有学历才会有好工作,之后才可以谈自己的喜好。而孩子没有办法想到那么长远,毕竟她无法想像二、三十年后的生活,她觉得现在的乐趣不可剥夺,为什么要为了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以后而放弃现在的快乐。
做家长的觉得想要达到目的,就要做出牺牲,放弃“享乐”,专心致志以达到目标;但是事实上也有可能并不会如愿,有时努力了,也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地。人在紧张压抑、动力并不强的状态下,也并不会全力以赴,结果常常会让家长或孩子感到失望。
现在的沉浸和享受对孩子来说是真实可触碰的。除非自己本身有很强的自制力,愿意放下现在的轻松、愉悦,去追逐另一个目标。且对结果没有执念,才会有松弛的心态面对挑战。
孩子还做不到这样深思熟虑的。她们觉得过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深思熟虑也只能通过一个人在人生路上不断摔跟头、踩坑才会生出来的智慧。你让一个还没摔过大跟头的人,告诉他摔疼是什么滋味,他是体会不了的。必须要自己经历过、走过、摔疼过,才知道你说的“痛”是什么感觉。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遗憾,因为我们不可能从小就会预知到后面人生中会发生的一切,小的时候只能活在当下。只有在成年之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许多年之后,才会生出经验和教训,知道规划,知道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而有时候,即使付出了,也并不一定就会有回报,学着接受失望、接受现实,哭过、痛过,再重新站起来继续走,这是一个人必经的成长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