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感...好多点:
1、加入日更挑战后,成功的给了自己动力和压力并存的输出,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动压并存”的节奏还是【挺】【好】【的】!
2、这段时间的收获与感想
从定好联合教学这个方向后,就开始找这方面的文献跟案例,导师也推荐了一本非常棒的书籍供我阅读,增加对Co-Teaching这个主题的系统化认知,但一开始碎片化的阅读和缺乏真实案例的情况下,总感觉是没有读进去,因为缺乏核心力量,一直到最近2个月因为课题合作准备、有专业小伙伴的讨论或被灵魂拷问、还有多了很多渠道能观察到不同类型的“双师课堂”,文章里的内容读起来开始能被带入了,思考过程的自我肯定与自我推翻虽然也不但发生中,但感觉也慢慢的梳理开了,前方还有一段路要走,但一边站在巨人肩膀一边探索的走下去,会看到光的!
3、对自己的灵魂拷问~为什么学校要参与“联合教学”的研究里?
是的!为什么呢?
说几个近期从实际课堂观察到的情景与感想...
(1)协同合作的联合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备课与磨课,课程整体流程才能顺畅。近期观了几个小学、初中、高中的双师课堂,真实的感受是,愿意参与的学校和老师都是宝藏,因为要投入精力和时间跟另外一位授课教师共同设计、备课和磨课,可能也需要提前安抚孩子们在课堂现场学习心情,因为是开放在线观看的公开课,除了网上有很多老师和同行围观,教学现场也会有很多领导和教评员,跟平常上课还是不一样的!
(2)天然的跨场域、跨地区的同侪学习,“同学”的定义不只是同在一个物理空间里或一个班级人,而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其他学校的同年级学生,在听取别人分享的过程里找相同点、差异点,在互相提问里学习更多元的思维逻辑。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的。依靠观察学习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Bandura,1952)。
(3)联合课堂形成良性竞争,包含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交互过程共同学习也有互为榜样的学习行为在里面。这个现象也印证了班杜拉(Bandura)1952年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里说的“重视榜样的作用”,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获得。但是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于榜样的作用。榜样是否具有魅力、是否拥有奖赏、榜样行为的复杂程度、榜样行为的结果和榜样与观察者的人际关系都将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
(4)更重视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程活动中提供更多支架辅助与引导,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有别于传统的单向讲述课堂。
建构主义教学 |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后续还会根据更多实际课堂模式,再分享更多!
目前看起来,基于互为合作、协同、共同体的co-teachers,能收获的好处有很多,就是确实在有限时间内要完成备课磨课与修改会的压力很大,但课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大于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