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得空,看了冯小刚的新电影《芳华》,可能是因为年代背景的原因,想get到这部文艺片的点,对年龄有一定要求,所以在影院看到了很多叔叔阿姨辈的观众出来观影。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特征。《芳华》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以女兵萧穗子的视角,讲述了男兵刘峰以及文工团女兵林丁丁、何小萍、郝淑雯等人的命运遭际——青春荷尔蒙冲动下的少男少女的懵懂激情,由激情犯下的过错,由过错生出的懊悔,还有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刻画出了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构成了对于一段特殊历史、一群人以及潮流更替、境遇变迁的复杂感怀。正所谓“似水流年光阴散,把酒痛饮忆芳华”。
电影中有2个颇有感触的桥段:
1、6岁后妈妈只抱过我一次,还是装病换来的
“黑五类”子女何小萍,就像她的名字一样——“三春看又尽,身世一飘萍”。
她的右派父亲在她6岁的时候被抓走了,从此生离死别。她随着母亲改嫁,也改了
姓。也许是过于伤心,看破了世间薄情,母亲对她的爱,也消失了。
6岁以后,母亲只抱过她一次,还是她故意受冻,发了三天高烧换来的。
不良出身和极度缺少关爱的成长经历,使得她太想要别人的关心。
直到十几年之后,还耿耿不忘,当初不敢开口,索要刘峰的一个拥抱。
最终,洗尽铅华的两个人在长椅上相拥,暖哭了所有观众。
2、何小萍送别刘峰
刘峰因为作风问题被下放到连队。
这个曾经的活雷锋,帮助过那么多人,却只有一个呗所有人看不起的何小萍来送他。
影片的背景音乐正是《送别》: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看完《芳华》以后,一直很好奇经历过动乱十年的人,是怎么熬过那段黑色时期的?如果我真的可以穿越回去,人的脑袋中只能有一种思想,只能做一种动作,只能说同一类话,这样的生活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不疯魔怕是不能活。这毕竟是假设,过多延伸也不合适,但我想说的是:
“变化的是人心,不变的是人性。”
在那个以雷锋为榜样的年代里,并非每个人都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更遑论如今?人性最大的弱点是,对免费的美好的事物从来不会感恩。你对别人100次好,不敌一次对他不好。当别人认为你的好是理所应当和廉价的时候,朋友,请刹住车,停止你的好吧!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太多,当扶老人被讹成为产业链,当帮室友引来杀身之祸,当...
如果你的善良只是被利用、被践踏,何不拿去养只流浪狗?至少不会被伤害。
动乱的年代物质贫乏,人们为了生存争抢生活必需品能够理解;而在物质极其丰富的今天,人们为了利益斗争的激烈斗争程度更甚往昔,不知是进步还是退步?之前听高晓松解读《三体》的时候有过类似的表达:人们年轻的时候就像三体人,不会撒谎不会骗人,真诚对待每一个人,毫无套路可言,那是我们的黄金时代。等到年岁渐长,我们就变成了如今这般摸样,为了利益学会了满口谎言油腔滑调社会油腻,眼神中透露着真诚的虚伪,右嘴角挂着恶心的微笑,心里还会伴着一句MMP。
最后,地球人终于消灭了三体人。
伟大的作品总是批判的,牛逼的作者也是冷酷的,因为他看透了人性。如果说人类比动物高级,可能就是多了人性吧,它是如此的丑陋。
我们怀念三体,我们活在地球。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芳华,那是我们最美好的瞬间。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