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作者: 偷来的白日梦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20:28 被阅读0次

    前阵子因为喜欢上了《秦淮景》这首歌,才去看了很早之前就知道但是一直没有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克里斯蒂安·贝尔、倪妮、佟大为、张歆怡、黄天元和渡部笃郎等联袂出演。电影的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他们在危难的时刻放下个人的生与死,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一提到歌女、妓女,人们通常第一反应出来的都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是电影里呈现出的是这群为人所唾弃的风尘女子美丽妖娆、善良多情、大义勇敢的形象。在一个教堂里,身份悬殊的他们聚在了一起,秦淮河女人世俗而妖娆,女学生干净稚嫩。秦淮河女子十四个人生活在教堂的一个小地窖里,连想在浴室里洗个澡,女学生们都不同意。甚至一开始教堂里的唯一的一个男人约翰刚看见她们时满眼都是调戏。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群女子,她们收留照顾了受重伤的小士兵,为了给他弹一首曲子,冒着生命危险离开教堂去取琴弦,最后死在了烽火之中。就是这样的一群女子,在日本人要求交出女学生是站出来剪发代替女学生去。

    但是这部电影让我看到的部分是风尘女子的们的勇敢,但更多的是人们对他们的偏见。一开始,女学生中甚至有人认为就应该让秦淮河女人们去,话里话间都透露出她们本就是不干不净的人,就算去了,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没什么了不起的感觉。甚至没有人觉得不应该让秦淮河女人代替女学生。为什么?因为女学生在他们眼里是最干净的存在,是没有被玷污过的处女。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评论,他说“影片与原著最让她难忘的是:当妓女们兴高采烈地脱下一身俗艳性感的行头,换上女学生的素净蓝袍时,洗净铅华,返璞归真的她们干净了”。这几句话简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赤裸裸的歧视跃然纸上。首先,第一点,秦淮河女人不等于妓女,这样直接的全部归类,让我有些不能理解。排除这一点,秦淮河女人换上女学生们的衣服时,有几个是真的“兴高采烈”的,知道上了日本人的车,还有几个哭着的姑娘,还有说着不想去的姑娘,何以见得的“兴高采烈”?他说秦淮河女人的衣服俗艳性感,可我看到的却是她们的魅力、自信和美丽。他说换上的是女学生的素净蓝袍,而换上这身素净蓝袍时的秦淮河女人们洗净了铅华、返璞归真,觉得这时的她们才是干净的。实在是可笑,秦淮河女人美丽的样子,有的女学生看的都心动,那个一直扒在琉璃窗那里看着的女学生眼里倒是有些喜欢。女学生形象被神圣化,而秦淮河女人的形象却被贬低。我看见了读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知识的女学生也有不懂得互帮互助,一样怀着偏见看人的。却也看见了这群秦淮河女人身为姐姐对这群妹妹的包容。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一时间先保护女学生?我们除却学历问题,秦淮河女人跟她们有何不同?生而为人,人人平等。本该是平等的,为何大家还是觉得秦淮河女人去是应该的呢?因为在他们眼中,女学生就是纯洁的处女,还未被玷污罢了。这个可笑的处女情结,毁了多少美好的女子?

    而这处女情结的背后,不难发现这就是将女性当成了一种性资源存在。在这种观点下,女性不再是个独立的人,不再拥有独立的灵魂,而是物品。开封和未开封过的物品,一手还是二手的东西。这是很荒谬的,人不是物品。他这个人,不是这些东西能够衡量的。但是这部电影正好偏偏这样衡量了,他把秦淮河女人和女学生放在了一个所谓价值的称上称了称,然后带着漠大的恶意将秦淮河女人贬值。这让怀着期待去看电影的我煞是失望。

    当我看到某篇精选观后感上只字不提秦淮河女人的美,只想着她们代替女学生去的事情,我就感到更加的无语。秦淮河女人本就美丽,并不是因为她们代替女大学生赴难才美丽。你怎知,没有那些女学生,秦淮河女人就不会为保家卫国出份力量?再者,一个靠着女性身体,来做交易的国家,并不会伟大,也不会强大。南京大屠杀时,我们还不够强大,但是,现在的中国,绝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祖国够强大,人民才能幸福安康。都新世纪了,人人平等的概念该深入人心了,请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没人比你低一等,倒是带着偏见看人的你显得低人的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ii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