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比较《沁园春 · 雪》和《湖心亭看雪》

比较《沁园春 · 雪》和《湖心亭看雪》

作者: 華子晏 | 来源:发表于2023-12-16 00:25 被阅读0次

毛泽东的《沁园春 · 雪》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同样是描写雪景,但写作手法各有千秋。

先看毛泽东的《沁园春 · 雪》,细读其描写雪景的部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样的景,连航拍都难看到,绝非肉眼所能及。这样“以大写大”,写出了雄浑的气魄、开阔的意境、壮丽的画面、博大的情怀,展示了本篇句句写实、字字千钧、毫无夸饰、绝无虚言的风格。

再看张岱的散文《湖心亭看雪》。

张岱,这位晚明的文学家,在西湖边锦衣玉食地住了40多年,从没想过会离开这里,但是1644年明朝灭亡,作为明朝遗民,他只能躲进山里,西湖成了他的梦中故园。阔别多年后写作此文,回忆那年腊月大雪连下三日之后的一个黎明,自己裹皮袍抱火炉只身前往湖心亭赏雪的经历。

这该是何等有趣之人,才能以这样的角度和笔触来记录当年赏雪的回忆!

细读其中的雪景描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简单几笔,西湖“白茫茫一片”的雪天意境便跃然纸上。

然后写肉眼所及的雪景镜头——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痕、点、芥、粒这四个量词的使用非常生动,这样“写小衬大”,让读者对“上下一白”有了更深的感受,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而且,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变小,让人顿生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毛泽东采用“以大写大”的写法,而张岱则采用“写小衬大” 的写法,虽然初读之时,觉得张岱的“写小衬大”比毛泽东的“以大写大”更有艺术感染力,但再仔细一想,却觉得不同的写作技法服务于各自不同的主题表达,终归是各有千秋,各得其所。

毛泽东的《沁园春 · 雪》,只是以咏雪起兴,实则是为了抒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气概,他必须采用“以大写大”的写作手法,后面才能更好地评价英雄人物,映衬自己的伟大胸怀,前面这样纵横千万里地写景,才配得上后面上下几千年地论史——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而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写小衬大” 地描写雪景,更适合作者历尽人生变故后的沧桑人设和写作背景,能更好地衬托出他的人生天地间,渺小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相关文章

  • 你再不来,雪都下好了(杭州雪景)

    最爱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文章做到极致处,大概就是湖心亭看雪的样子。 本来想去西湖看雪,却害怕人群拥挤,一个人赏雪...

  • 思维导图练习第十七天《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 昨日大雪,早上起来,雪积了厚厚一层。想起张岱《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明 ·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临终关怀

    来生不堕恶趣 HDZGGW 湖心亭看雪客公众号 昨天 点击上方蓝字“湖心亭看雪客公众号”查看更多精彩! 投稿邮箱:...

  • 今天读张陶庵《湖心亭看雪》,其中一句“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颇有深意。 “独”,可以组词“孤独”“独自”等等。...

  • 茶水相逢

    (一) 1,湖心亭看雪 三伏天读《湖心亭看雪》,暑退一寸。若去湖心亭,此时则无雪可看。 即取西湖明前龙井,以去岁苿...

  • 道是笔误却含情

    ——赏《湖心亭看雪》的三处“笔误” 文/张敏 选自《陶庵梦忆》的《湖心亭看雪》,出自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之手,被誉...

  • 有一种孤独叫真实

    有一种孤独叫真实 ——读张岱《湖心亭看雪》 听过不少次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讲课,除去重点学习文中的白描手法外,很多...

  • 湖心亭看雪

    1.生字 更(gēng)定 拏(ná)拥毳(cuì)衣炉火 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 强(qiǎ...

  • 湖心亭看雪

    在读到这篇文章时,我从来没有想过冬天可以美成这样。 以往的故事里,冬天的情景总是彤云密布,鹅毛大雪纷飞如片,生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较《沁园春 · 雪》和《湖心亭看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iw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