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祭灶神
岁月如白驹过隙,每每令人慨叹不已。
今年的腊月二十三又是大寒节气,中国传统习俗与最后一个节气相融合,共同描绘民族特色,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儿。
祭灶神在老家称为“送灶火爷哩”,也是“过小年”,必须隆重对待。老一辈谣曰:“二十三,送灶火;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掸灰尘;二十六,买猪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对子;三十夜,守一宿。”过了腊月二十三,年儿就来到。
初小时曾看过关于灶神的电视剧《人间灶王》,至今印象颇为深刻,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苏吉利、张单和灶王奶奶苏妻王博颊按例上达天庭进献名菜于玉帝,玉帝不喜他们所奉之菜,令其用人间平民的酸、甜、苦、辣调制,烹出人生百味,映现人间百态。人间乃清朝末年,政事不稳,民心动荡,各种矛盾危机四伏,三位灶君在寻找百味菜肴之时,自然也卷入了这些矛盾漩涡之中,他们为主持正义,驱恶扬善,吃尽苦头,几番与贼官、恶势力斗争,终获圆满结果,得到一道充满人间情味儿的佳肴。虽是神话剧目不可信,但却寓意美好,也是我第一次对灶王爷有较深的理解。
《人间灶王》剧照(图片来自网络)关于“送灶火爷”的传说也曾听外爷讲过多次。说灶火爷生前是一个很善良的老好人,因贫困而死,玉皇大帝很是哀怜他,便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派他到人间作督善之神,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每年腊月二十三晚,须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火爷之手,除夕日返回人间执行命令。所以一到这天,家家户户无论贫富贵贱都得祭拜,为他夫妻俩送行,求上天多言好事,带回吉祥,担怕上天禀报时说了坏话,来年会得到惩罚。其实,也是寄托了劳动人民,贫苦农家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记得儿时,腊月二十三的前一天,母亲便开始发面和面,准备烙送灶火爷时供奉的饼子,老家人称为“坨坨馍”,父亲带着我下了“西亩咀里”大坡,走过新川沟直奔川口招商街道,去置办一些送灶火爷需要的贡品。
父子祭拜灶王爷(图片来自网络)到了当天一早,便开始着手打扫厨房,擦锅台,掸灰尘,整个拾掇一遍。入夜后,父亲带我开始准备“送灶火爷”,在锅台正中墙上供奉灶火爷相,两侧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红纸对联,前头放一香炉子,两边各燃一根红蜡烛,在锅板上放着装有贡品的碟子,水果,“坨坨馍”,茶水,糕点,灶糖等,老家人不叫“灶糖”,称其“琼锅子糖”,小时候听外爷说过用“琼锅子”送灶火爷,一是糖是甜的,灶火爷吃了,上天汇报时可以甜言蜜语地“上天言好事”;另一意思是糖粘嘴,灶火爷吃了,把嘴粘住,在玉皇大帝面前开不了口,坏话就说不成。
随后,父亲便带着我点香,作揖,磕头,他嘴里念叨着“灶火爷快吃来,上天一路走好,给咱多说说好事,保佑平安啊”。也常叮嘱我,“送灶火爷哩,不敢乱喊叫,让听见了不好。”夜深后,估莫着灶火爷已经上天了,才关掉厨房的灯,让蜡烛燃尽。祭拜灶火爷的贡品是不准让我吃的,说小娃儿吃了不好,不敢吃。至于为什么不好,我至今也不晓得。
村里老一辈人更是颇为重视“送灶火爷”。说送灶火爷上天要骑马坐轿哩,得替他置备轿马,其方法是穿扎一双竹筷子作杠代轿子,有的老人还做纸马纸轿,将麦秆或柴棒棒剪成一寸长的几段,并摆一撮豆子作为喂马的饲料一齐摆于供桌上,有的人还折来柏树,松树枝插在灶房里,说是“送灶柴”。
灶王爷相与对联(图片来自网络)如今在外上学,工作,每到年底接近腊月三十才能回老家过年,参与“送灶火爷”的机遇也越来越少了,但儿时的记忆却愈外的深刻,始终不曾忘记。老家人对传统习俗的重视也从未减少,是贫苦农民对中华民族习俗的信奉与延续,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早,同母亲通电话,她说“准备烙‘坨坨馍’哩,二十三了天黑了要好好送灶火爷,得准备好哩,小年一过就是年儿了,你爸给屋里生了炉子,炕烧的正热,早早回家,暖和……”
孙阳
2017年1月20日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