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第4题是涉及两个物体的静态平衡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对各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当然这题是从N作为突破口,因为它的受力其中一个已知、角度也明确,然后根据力的平衡、平行四边形定则或矢量三角形计算出某些力。
具体是根据对N进行受力分析,对水平100N拉力与重力进行合成,得出重力等于拉力,即为100N;绳子的拉力即重力与100N拉力的合力,根据计算出N;对 另一个斜面上的M进行受力分析,由于摩擦力为零,则有,得出M的重力为N。
这道题的易错点是把两个物体看反了。
第7题是考察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时间的比较,很明显的是粒子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直线边界的磁场,那么根据几何关系得到出射方向与边界的角度等于入射角,进一步的几何关系得出圆周运动的圆心角是入射角的两倍即60度,同理另一个粒子运动的圆心角为120度。又由于两粒子的比荷不同,速率相同,则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出比荷正比于半径。至此,根据得出运动时间正比于夹角与半径,圆心角60度的半径为边长,圆心角为120度的半径为,代入可得运动时间之比为。
这题的易错点在于计算的不谨慎而导致的,即便成绩很好的也不例外。
二、多项选择题
第9题考察金属杆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这种题有简单有难,简单一点的是只有一个运动的杆,难的如上次适应性考试题目——两个运动的杆。这题如果说难一点的话,就是杆还受到一个与安培力相反的恒定外力,且安培力本身是变力,与速度成正比。那么就会因为杆的初速度不同,受力的大小关系不同,运动情况就不同,分别有以下两种情况:当安培力小于外力时,杆加速运动,当然加速度是减小的,直到安培力等于外力就匀速运动,此过程的感应电流与速度变化情况一样,因为它们成正比,所以A对D错;当安培力大于外力时,杆就减速运动,当然加速度也是减小的,直到两个力相等而匀速运动,此过程的感应电流的变化与速度变化情况由于成正比也是一样的(),所以B、C对。
从很多杆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题目总结到:都需要考虑杆速度的起点,起点不同,受力不同,运动情况也就不同,需要几个方面同时分析。
第10题考察静电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应用,具体就是电势能、电势差、场强的大小等问题。题意是电子从D处动能为15ev到A处动能变成零,说明电场力做负功,力的方向从A指向D,则场强方向相反,且得出势能的增量为15ev,电势能除以电荷量等于电势,那么势能的增量除以电荷量也就是电势差,即,每个间隔的电势差为5v。又由于电子在C处的电势能为-8ev,则该出的电势为8v,可求得每处等势线的电势;最后根据计算出场强大小。
三、实验题
第11题考察小球竖直方向的圆周运动导致的压力变化。同学们很容易认为小球与铁架台看成一个整体,不需要考虑他们之间的内力,其整体的重量(m+M)g,事实上这也没错,关键题目问的电子秤的视重,即压力大小,不是重力大小,压力可能等于、大于或小于重力,就是超失重现象。这题当然需要隔离分别研究两个物体,首先对小球根据动能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出绳子的拉力3mg,再对铁架台分析,则它对秤的压力等于其重力Mg-mg+3mg=Mg+2mg。最后根据动能定理或者牛顿第二定律,代入速度,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注意凡是实验中考察圆周运动的实验,都得隔离物体,也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适应性考试的题目是这样,这里也是这样。
第12题考察灵敏电表内阻的测量与电表的改装。第一问根据欧姆定律得出,解得r=102.5,当然存在系统误差,因为支路电阻增大了,其电压就会增大,不再相等,这个测量是偏大的。第二问的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当然得串联电阻,计算出要串联1400的电阻,需要将定值电阻与变阻器一起串联才能达到,根据电学规律,特别是电表要用测出来的电阻,计算出变阻器连入的阻值。
四、计算题
第13题考察两个粒子分别在重力场做平抛运动与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高考的压轴题,不会简单,当然也不会不得分。该题没有指出粒子入射点与出射点,甚至连图都没有,这无疑给寻找几何关系带来难度,能够解决几何关系,这种题就没有难度了。当然这个题具体的思路有多种,选其中一种为例说明。解第一问,画出两个物体运动的轨迹,找出圆周运动的圆心、半径。根据平抛运动与运动的合成,计算出水平位移、竖直位移、合位移、合位移的一半位移。设MN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则根据在两个直角三角形里共同角的余弦值计算出半径。
解第二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中的速度与半径一一对应关系,代入化简得出速度的大小;同时根据圆心角与周期式子得出粒子的运动时间,当然此处的质量为未知,需要根据重力与电场力平衡相等计算出来再代入求得。
第14题依然结合动量守恒考察运动学、动力学与能量的知识,依然涉及多物体、多过程、多碰撞的问题,当然碰撞主要是弹性碰撞,这基本上也还是压轴题了。第一问弹簧在瞬间弹开物体,这是宏观上的瞬间,其实稍微观上,这是一个过程量,弹簧恢复原长不会突变,同时两个物体获得动能。这个过程动量守恒,动能就不守恒了,因为系统外有摩擦力做功,当然结合A物体获得的动能,联立方程可求得两物体释放后的速度。第二问,释放后,A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由于没有摩擦且与墙壁为弹性碰撞,所以到达原处的速度大小不变;此过程中B物体以释放后的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刚好经过与A物体相等时间内速度减为零,也能计算出B物体运动的位移。
同理,A物体到达原处后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追及B,可以计算出与B碰撞前的速度,再根据两个守恒方程,计算出两个物体第一次碰撞后的速度。由于常常需要计算弹性碰撞后的速度,所以有必要记住方程与对应的结果。当然被碰撞物体的初度速度为零时,结果就会更简单了。
第三问是判断是否再相撞,这题可以不用想了,即使想到也没有时间做,不过这是依据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来判断是否再次相撞的。
五、热学部分
第一题通过压强与热力学温度的图像间接考察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乍一看会认为体积是相等的,认为压强与温度的乘积相等啊,体积就应该相等,这里是把状态方程式搞错了,看成压强与温度的乘积去了。只要列出正确的方程,就会发现明白。
第二题一看计算题很简单,在于这是熟悉的只有一个研究对象的的气体,第一问根据前后压强相等,由盖吕萨克定律得出温度。第二问很容易因为掉以轻心而审题出错,这里指的是倒置细管。这里有可能溢出液体,设液柱高度为x,根据等温变化与高度的关系列出方程求得液柱高度为1cm,从而计算出气体长度为78cm。
以上为寒假试卷(一)的易错题分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