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母的唠叨和溺爱

父母的唠叨和溺爱

作者: 高大强19 | 来源:发表于2020-05-10 23:49 被阅读0次

    亲子教育中,很多父母按照想当然的法子来教育培养孩子。可惜,由于方法的不当,不仅事倍功半,还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教育孩子犹如嫁接果树,不能不谨慎对待,一旦方法错误,不仅是起不到效果这样简单,还有可能结出又酸又涩的果实。当父母陷入心理教育误区,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更坏的影响。

    7.1父母行使否决权,破坏了首因效应

    心理学上,认识或接触某一事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称为首因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相互间的第一印象是影响以后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人们往往会根据第一印象,将他人进行归类,然后据此加以评价,从而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式。首因效应是双方以后交往的依据。正面的、良好的印象,可以增进双方的交往;负面的、不好的印象,则会导致双方拒绝继续交往。

    这种首因效应,不仅仅适用于人际交往,它还构成了激赏教育的心理基础。俗话说,一句鼓励胜过任何奖赏。当父母认为孩子很优秀时,孩子为了保留在父母眼中的这一印象,会全力以赴,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当父母认为孩子很差劲时,孩子也会受到打击,觉得自己作出任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因而消极失落,形成恶性循环。具体到对一件事的态度上,孩子也会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例如,当孩子准备做某件事时,父母有时会使用激将法对孩子泼冷水,这样做会让孩子的信心受到损伤;反之,如果父母鼓励孩子,孩子就会信心百倍。如果父母在任何事情上都行使否决权,那么孩子对任何事情会再也提不起兴致。

    心理专家认为,孩子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如果父母轻易地否定和批评孩子的观点和行为,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孩子就会失去积极的动力,不是努力变得更好,而是不负责任地自甘人下,这是非常可怕的。父母千万不能用“傻、呆、笨、坏”这类词汇来评价孩子,这会将他们变成“失败者”“无能者”,他们会因此变得越来越不起眼,表现越来越差。

    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在老师眼中是个笨孩子,但母亲一直鼓励他,并相信爱迪生最终会获得成功。最后,爱迪生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没有让自己的母亲失望。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许多父母缺少发现,缺少培养的方法,使天才陨落埋没了。

    对于孩子来说,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好与恶的评价带有片面性、随意性和迁移性。当他们的第一印象比较好时,就会把这种“好感”迁移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上。因此,在亲子教育中,应用好首因效应极为重要。

    当孩子尝试某一件事,或者取得成功时,父母应该在第一时间给予孩子正面的、中肯的评价。这样,会让孩子受到激励,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孩子第一次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不宜大肆渲染,否则会产生负面效应。父母应该在肯定孩子优点的基础上,因势利导,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获得信心和前进的动力。

    7.2父母爱唠叨,孩子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爱唠叨的家长是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总是重复同一句话,孩子就厌烦了,甚至故意不去做,久而久之成为了拖拉的孩子,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爱唠叨,孩子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因而变得懒惰、散漫,没有责任感。在孩子年幼不懂事的时,父母的唠叨会使其产生不自信、自尊感差等心理问题。父母唠叨过多,孩子就算听从父母的话了,也会在内心产生抵触或怨恨等负面情绪,让亲子关系受到破坏。

    7.3父母一味溺爱,导致孩子的任性

    父母的溺爱分两种:包办型溺爱和放纵型溺爱。包办型溺爱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自立能力和独立精神。而在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要遵从适度原则,既不能过分宠溺,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爱是孩子成长的必要养料,但是施用不当,也会产生很大的反作用,这一点父母一定要切记。

    在过分溺爱孩子的家庭中,事无巨细,父母都要帮孩子代劳。结果孩子养成了颐指气使的性格,稍不如意,他们就撒娇、闹脾气,让父母大感头疼。溺爱发展到最后,会导致孩子的依赖、自卑和任性心理,孩子会对外界缺乏明智的判断,总以为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都能让自己如愿。溺爱也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严重的依赖。孩子不能独立,他们先是依赖父母,最后是依赖配偶或自己的孩子。受到溺爱的人发现一旦离开父母的照顾自己什么都不会,就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

    父母都知道溺爱孩子是不对的,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成长,反而会使孩子受到不良影响。可是大多数家长分不清什么是关爱什么是溺爱,更不清楚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是否存在溺爱。这就需要父母正确地把握爱的限度了。

    7.5父母的占有欲,刺激孩子的自私

    人的性格是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现在很多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成了家庭生活的重心。父母一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特别是物质需要,一方面又会无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自顾自地按照自己的期望打造孩子,并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比如听话、聪明、善解人意。父母不知道,他们为孩子的付出另有动机,那就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物。

    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如果子女“顶嘴”“不听话”,他们会生气,倍感伤心。但是,他们可以为孩子牺牲自己的一切,唯独不能牺牲自己的面子;他们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唯独不能交出自己对子女的占有权和控制权。

    这种控制和占有欲望,其实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虽然美其名曰“爱”。父母无意识下打着爱的幌子,把孩子当做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当做了“宠物”“玩具”和“赌注”。所以,即使平时宠爱有加,一旦子女“顶嘴”,伤及自己的权威,便会立马翻脸。而一旦孩子不能让自己感到满意,就会生出恨铁不成钢的感触。

    如果父母发现自己对孩子有占有欲,一定要适时放手。占有欲会束缚住孩子的手脚,并且会让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当然,对已经形成自私心理的孩子,父母不必恐慌。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本身就是教育的一个契机。孩子的可教育性和可塑性很强,只要父母认真对待,方法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父母应该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提任何回报要求,因为这种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父母不应该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物,而是要尊重孩子的生命个体。在融洽的家庭氛围下,父母与孩子可以互相分享彼此的爱,分享彼此的一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的唠叨和溺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ue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