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看汪曾祺前辈谈文学创作的一本书《晚翠文谈》,书里多篇章提及沈从文先生,正巧这篇时光回溯也记录着曾经读到汪曾祺前辈写沈从文先生的感慨言语。
二0一七年 十二月二月
《梦见沈从文》:他希望人类可以返璞归真,正直朴素。他将希望寄托在几个明慧温柔、天真纯粹的小儿女身上。一种非常淳朴真挚,非常美的爱。
青山绿水中,青春的生命在慢慢成长。
沈从文先生是️一位风景画大师,画得不是油画,是中国的彩墨画,笔致疏朗,着色明丽。
他非常善于写风景。他写风景是有目的的,一首诗或一篇文,一幅画不过方尺,留给后人的印象却是永远清新壮丽。增加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他的山水散文,不是引人出世,而是要人振作进取。
十二月三日
《边城》写爱情,纯粹的爱情像空气里的小花、青草的香气,
像风送来的小溪流水的声音,若有若无,不可捉摸,然而又是那样真真在在,那样真。
这样的爱情叫人想起古人说得很好,但不为人所理解的一句话:思无邪。
十二月五日
沈从文先生谈及书里这些人共同的特点:
一是对工作、对学问热爱的痴迷程度。
二是为人天真像一个小孩,对生活充满了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
这些人的气质正是沈从文先生的气质。
沈从文先生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待这个世界的一切。喜欢大笑,像个天真的孩童,只有看穿一切人事乘除,得失荣辱全置之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般畅快地大笑。
十二月六日
沈从文先生说,我有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可以说皆从孤独中得来。我的教育,也是从孤独中得来。
寂寞不是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寂寞可以造成一个多层有魅力的灵魂。
寂寞有助于深思,有助于想象。
他的许多散文与小说,都在寂寞中完成。他希望读者,也是在多种事业里低头努力,寂寞地从事民族复兴。
寂寞的人是充实的,安于寂寞是一种美德。
寂寞是一种境界,一种很美的境界。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总是那么宁静祥和。
十二月七日
有时孤寂是令人充实的。在书里,有我自己的世界。我的世界是由时空构成,而不仅仅是活在现有的空间里。
沿着时间的航线,上下几千年,往来飞翔。沿途看到的皆是圣贤、豪杰、忠臣、孝子、文人、逸士,皆是魁梧雄奇、温馨灵秀的灵魂。
久而久之,觉得那些庄严灿烂的名字与生人一般实在,而且渐渐活现起来,于是成为他们其中一员,和古人的关系甚至比今人的关系密切多了。
古人们在心灵与血脉中活动着,给予自己灵气与力量。有时,自己觉得自己似乘着和风、踏着彩云,往青暝的长空飞去,去往的世界,清鲜、自由、充满着无限的希望。
十二月八日
《梦见沈从文》一书,沈从文先生写道:教给我思索人生,教会我体验人生,教给我智慧同品德的,不是某个人,某些书,却,实实在在是这一条河。
芸芸众生,各含道性。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天地自然,归根复命。
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且是一种状态。
纯文学,本身是生命的艺术,一个人如能执着于生命,执着于博大精深的天地自然,就会体验到纯粹文学的意境,深深感受到这一纯美的境界。
写作的过程,也是创造纯美,创造奇迹的过程。
纯文学作品《瓦尔登湖》已在眼前出现了好几次,也许是冥冥中的推送吧,但想,在写完《临湖星光》后再拜读,因不想影响自己创造此书的风格,让自己的风格特色更纯粹。
(写了五年的湖边日记,至今仍未拜读《瓦尔登湖》,前不久还曾提及此事,仍是之前的想法,不想影响自己的文思。以后,如继续写湖边日记,仍会保持文思上的纯粹。)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二年 三月 l 二0一七年 随笔。
附言:虽全篇称呼为"沈从文先生",却是地地道道的前辈,他书里的故乡,乡音、乡情,极为亲切熟悉。从而也相信有文脉一说。所以,多笔墨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