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

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

作者: 北极星的陪伴 | 来源:发表于2021-03-16 22:27 被阅读0次

    小区的一条小径两边分别有一棵梨树和一棵桃树,高低大小差不多。不开花的时候,呆在那里,被旁边其它高一些的树遮蔽着,一点都不显眼。

    每逢春天的时候,就好像两个好朋友说好了一起开放,而且每年都开的特别好。一东一西,隔路相望,梨花洁白素静,桃花娇俏可爱,各美其美。

    尤其下雨的时候,路过那里,细细看那梨花带雨的样子,素雅之中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高贵,实在像极了黛玉;再走到另一边去看桃花,美丽的花瓣上落满了雨珠儿,娇艳的色彩灿若云霞,即使是下雨天,看着它却还是会想到阳光照在天边的云彩上的感觉。

    如果洁白的梨花是黛玉,那粉红的桃花自然就是宝钗了。说起黛玉宝钗,不免想起“怀金悼玉”来,这四个字出自红楼梦第五回中,警幻仙子所做十二仙曲的引子,原文为: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既是引子,一切从此开始,或者说从“情”开始。关于“怀金悼玉”这四个字有无数解释,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从“开辟鸿蒙,谁为情种”这句说起,可以说,若是无“情”,后面的所谓“悲金悼玉”就都是不存在的。

    但人是有情众生,因情而生,因情而活。用曹雪芹的话说就是太虚幻境宫门上的那副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雪债难酬。横批:孽海情天。明知是幻境,但人若想走出这孽海情天的万丈红尘却真是比登天还要难的事儿,实际上就是在登天。

    世人大多都觉曹雪芹最爱黛玉,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集中在了黛玉身上,美丽、才情、高洁……可偏偏黛玉的命运悲惨,早早失去亲情,爱情可望却不可得,身体又薄弱多病,眼泪流干,早早地就撒手人寰了。

    而宝钗呢,似乎在各方面都较黛玉差了一节,但是她性情宽厚,在为人处世方面通透周到,稳稳当当,世间该有的她其实都得到,即使知道宝玉心里装着黛玉,她也不计较,都真心接纳。

    黛玉和宝钗可以说分别代表了理想化世界和真实世界。红楼梦仙曲为警幻仙子所做,“警幻”顾名思义就是警觉幻境,情境即是幻境。

    黛玉来到世间本来就只是来还情债的,对于现实的一切她是可以不管不顾的,只保存着自己心里那份痴,那份执,那份可望不可及的唯美和高洁,宁可死也绝不妥协。这种痴原本就是一种幻境,而幻境的破灭是早晚的事儿,所以黛玉的早逝也就变成了一种必然。

    中国有个成语叫“痴心妄想”,一颗“痴心”往往就是生出无数妄想。从人格健康的角度来说,黛玉的人格其实是非常极端化的,病态的,危险的,伤人也伤己的。

    然而,极端化的人格往往又是极具吸引力的,因为它充满了极端的张力,善恶爱恨的情感都会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也会更有观众缘,容易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但是极端化的病态的人格显然是和道不相合的,道家讲究平常心,儒家讲究中庸,都是说不要走极端,不要剑走偏锋。正因为和道不相合,所以注定了短命,不能长久。

    道德经里有句话: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很显然,黛玉代表了前一句“勇于敢”,所以“杀”;而宝钗代表了后一句“勇于不敢”,则“活”。

    黛玉的“勇”是一种偏执,她在追求小我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没有任何的犹豫,宁可和整个世界作对,直至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这种“勇”也是一种真性情,极具冲击力,难免让人觉得痛快却又怜惜不已。

    而宝钗的勇则是一种“勇于不敢”,这其实是一种更大的勇。她将所有并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一力承担,细心为身边的每一个人考虑,不怨天,不尤人,只是平静地接纳并且有条不紊地打理着眼前的一切,尽己所能让凡事尽可能的妥帖周到。

    宝钗的人设似乎看起来有些世俗化,相对庸常。但事实上,宝钗的人格才是更健全更圆满更几于道的。因为道本就是平平常常,而不是轰轰烈烈的;是“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是不显山不露水却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

    如果说宝玉等同于“道”的话,那宝钗其实就是忠心守护“道”的人。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最后和宝玉结婚的人是宝钗,而背道而驰的黛玉则不得不早早魂归离恨天,这其实是道运作的一种必然。

    这也暗合了红楼梦中两个最重要的信物宝玉的通灵宝玉和宝钗的金锁,一个上面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一个上面刻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原本就是上天注定的金玉良缘。

    只不过,人们却往往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真实,更愿意去追求自己内心里的那个“现实”。毕竟,放下小我实在是一件太难的事儿,困难程度无异于自杀,甚至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杀,直至“我”彻底消失。

    事实上,不难想象,一个能事事处处做到妥帖周到而在内心还能常常真正保持一种风平浪静状态的人,必然是早已经历过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置之死地而后生过的人。正因为此,她才拥有了包容所有的极端,所有的不平,然后云淡风轻的生活的能力。

    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种学问和文章远比黛玉的才情黛玉的高洁有现实的生命力,它是一种对世界对人生对生命的真正的了悟和洞彻,在红尘中看透却也不必远离。宝钗的“勇”其实是一种放下,是一种升华,是一种大我的豁达。

    生命本就如此,哪里有什么两全其美。不过求仁得仁求亦得义罢了,又亦复何怨呢!人活到最后,即使心存理想,也是必然要对现实作出妥协和让步的。因为人的理想本就不是要和现实对抗,而是接纳现实本来的样子,然后再想方设法去改造现实生活,努力让眼前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一些。

    这就是人能够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儿,不自欺欺人。而在这个和现实互动的过程当中,人也逐渐认识了自己,改造了自己,完善了自己,甚至重新创造了自己,从而也就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他人,改造了社会。

    反正,无论如何,人到最后一定会发现,它和世界的所有过不去,本质上都是和自己的过不去,因为世界其实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谁。

    人最终只有和自己的内在和解,才得以有机会在这个世界最小摩擦甚至毫无摩擦的生活,由此才得以真正地享受生命,享受风霜雨雪也享受阳光温暖。而这本来就是活着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yr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