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73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意思是果决刚毅而勇于敢作敢为,就会惹祸被杀;谨慎小心而勇于自我克制,就能全身保命。
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关键就看其是否懂得自我克制,是否能“忍”。忍,是一个人成大事的手段,而不是毫无进取的态度;偏安一隅,是为了蓄势待发,而不是苟且偷生。要知道,忍耐一时,才能风光一世。
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刘秀与哥哥刘伯升也在南阳起兵。在战争中,刘氏兄弟逐渐显示出过人的胆识,尤其昆阳一战,刘秀临危不乱,以少胜多,威名远播。
然而大胜之后,却有人对义军领袖刘玄说:“刘秀兄弟才识过人,且屡立战功,势力越来越大。此时不除,后必为患。”刘玄觉得言之有理,便杀掉了刘伯升,刘秀也面临大祸。
刘秀对哥哥的死非常悲痛,而他也是性命悬于一线。起兵自立吧,自己势力尚弱。逃跑吧,身家性命或许能够保住,千秋大业则付之东流。思来想去,刘秀决定采用以柔克刚之策。
他急令收兵,匆匆赶回宛城叩见刘玄。一到殿上,他就“扑通”一声跪伏在地,向刘玄连声谢罪,流着泪说:“我们兄弟没有听从陛下的旨意,是天大的罪过。我们百死莫赎!”刘玄本就觉得杀害功臣有些过分,见刘秀如此自责,反而不知如何是好。
为了表明立场,刘秀不但没参加哥哥的丧礼,甚至没表现出一点的悲痛之意。他总是饮酒作乐,绝口不提自己的功劳,还总自责有负于刘玄。
这使得刘玄的警惕之心渐渐松懈下来。结果,刘秀不但躲过了大劫,还被封为破虏大将军。后来,他看准时机,离开了刘玄,在河北建立了自己的队伍,最终扫荡群雄,一统天下。
刘秀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他懂得运用“忍”的智慧。为了积聚力量,他忍辱负重,能以倔强之品性抵挡人生之逆境。人,没有坚忍之性,则难以求成。一个人要摆脱逆境,成就一番大事,必须靠坚忍的品格和宽广的心胸来支撑自己。
忍一时风平浪静。最大的智慧隐藏于中,绝不显现于外。光武帝刘秀完全做到了这一点。一个人若不能“忍”,就会冲冠一怒,气贯长天,比如项羽,终难免乌江自刎。懂得运用“忍”的智慧,比如刘邦、韩信,终能成就自己。
忍,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心理能量;忍,是一种积蓄力量、待机而发的战略战术。只有刃锋磨隐了,刃锋藏在心胸的刀鞘里,才算是真正懂得“忍”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