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雷尔斯坦因四次收获
话说能称为文物的东西,多么珍贵难得。这个叫斯坦因的进行一次探险,就可以几百箱子几百箱子的往回拉,这是有多容易啊。对于你我这些正常人来说,要多眼红就多眼红。要是早生几个年代,真是一个淘金的好职业啊。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斯坦因在日记中怎么描写沙漠的呢?边缘地带,胡杨林和红柳是常见的植物,特别耐旱,偶尔有一块有水的绿洲。这个绿洲就是大家的乐园。再往里,多为枯死的红柳丛,很多古代枯死的植物形成的沙丘高地。沙漠的深处,什么也没有,常年呼啸而过的风带起地上的沙砾,连绵起伏的沙丘。
沙漠考古发掘,自然辛苦已极,夏天是极热(必须9月以后才开始挖掘考古遗迹),好不容易挖出来的水井,水开始还是咸的,要等几天才能喝。而从前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或必经之城,他的消失,多半伴随着水源的消失而消失。一是因为这一带,植被想要生长,靠自然条件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认为的集体灌溉,这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往往只能维持在绿洲的一小块地方。一旦水源干涸,只能忍痛割爱,前往他方。正因为气温炎热,水分蒸发高,没有南方的水汽湿气侵染,古迹为沙子掩盖,保存极为完好。
当地人对沙漠和高山的冰川是最有体会的,对于斯坦因如此冒险的行径,且听说了要招募各种人手,多数吓得手脚麻木,落荒而逃。在经过多方调解下,或利诱或强迫的情况下,才勉强应征。
高仙芝
当斯坦因历经艰辛,翻越过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站在积雪闪亮的山顶,沿着陡峭的山坡俯视6000英尺以下的亚新河谷,才真切体会到高仙芝的大智大勇。
唐朝对西域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异常重视,一方面能加强中西文化经济交流,二来高官皇族也对西域之物爱不释手,因此将之定位国策,还建立了都护府。然而一切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各种势力犬牙交错,必须要以强大的武力一举击溃,震慑群雄。可惜又因为西域地势复杂,几任都护都无功而返,直到高仙芝的很空出世。
高仙芝率领数万大军,征服了4400米的高山,甚至最高处达到了7000米。因为事出突然,吐蕃并没有想到唐军从天而降,因此一败涂地。值得一提的,此役大名鼎鼎的陌刀队大显神威,李嗣业也因此名留青史。
正因为同样有着亲身体味,翻越过阿尔卑斯山和兴都库什山,高仙芝的豪情壮举要远超欧洲历史上的汉尼拔、拿破仑和苏沃洛夫。就困难度而言,他们翻越的阿尔卑斯山确实不值一提。
这样一看,考古还得体能过关啊,也许不仅仅世达标的问题了。相对于普通人来讲,能翻越7000米高山的登山的恐怕也是万中无一了。
这才叫专业
再比如,你得具有专业知识。这恐怕不会不知道吧。斯坦因多次写道,在他人挖过的遗迹里发掘出了各种宝贝,甚至还深深鄙视了一番,可见专业知识多么的重要啊!王道士就不用说了,守着宝山而不自知,什么日本学者来挖宝也是乱挖一气,哪里世来挖宝,根本就是来破坏的嘛,再比如连著名专家博士发掘过的考古,同样被斯坦因捡了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