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深夜十一点多,还有不到一个小时就是新的一年了。
医院的走廊里,却感受不到一丝新年的气氛,这里就像是与世界完全脱节的一个存在。
ICU旁的椅子上坐了许多人,有些麻木呆滞地坐着,有些低着头默默抽泣,有些与旁人闲聊着什么。
这时电梯门打开了,医务人员推着病床,上面躺着一个昏迷的少年,身上的绷带处隐隐透着丝丝刺眼的红。
医务人员推着床从电梯里出来,后面还跟着三个人,两男一女。
其中一男一女满面愁容,衣服有些破旧。另外一个男人穿着西服,夹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走在最后面。
少年被送进ICU观察,医生对着三个人说,要尽快缴费安排手术,不要耽误了孩子。
此时,满脸哀戚的女人开始大哭,从她的哭诉中,断断续续能听出个事件的大概。
受伤的少年,跟父亲一起在建筑工地打工,为了赶工期元旦假期仍在作业。
可谁也没料到,少年会从高处坠落,受伤严重,医院虽做了紧急处理,但还需进一步手术。
夹着公文包的男人是公司派来的代表,因为正值新年假期,老板回老家了。
女人越说越激动,看着公文包男人朝电梯走去,女人一下子抓住男人的袖子,顺势跪了下来。
谁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一幕。
“晚上风这么大还让他们在外面工作,现在受伤了,你们可千万不能不管啊,他才17岁啊......”,女人激动地拉着公文包男人声嘶力竭地喊着。
公文包男人显然也被吓到了,磕磕巴巴地说:“大~大姐,您~您~您可别这样,快起来,我们公司一定会管到底,老板正从老家往回赶呢.......我只是要去打个电话......”
看着这一幕,众人陷入了沉默。
不知过了多久,坐在椅子上的一个中年男人打破了这诡异的安静,有些自嘲地说到:“一分钱都拿不出来的那种滋味儿,嘿,别提了!只要你穷,尊严什么的别想再要了。”
又是一阵更长的沉默。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14385/9d252799d971f5ad.jpg)
【二】
走投无路的人,容易什么都信。
信下跪乞求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信虚假宣传的偏方秘籍能治病救人。
贫穷,作为以前从未被解决、未来也不会彻底被解决的社会顽疾,折磨的不止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更是精神世界。
乔治·奥威尔在《巴黎伦敦落魄记》中对贫穷进行了深刻又现实地描写。
某一章,作者写到一个人因为贫穷,连续五天滴米未进。
最后只能躺在肮脏狭窄的小旅馆里,望着天花板上的臭虫爬来爬去。
到了第五天下午,他觉得自己陷入了半疯癫的状态,望着墙上的一副褪色的、画着女人头像的版画出神。
一小时后他突然灵光一现,觉得画里的女人好像是拉丁区的保护神。
他明白,自己这样下去,什么都不做,就只有饿死的份儿。
何不试试向神灵祈祷呢,祈求她施舍点儿钱。反正已经快死了,就算这样做也不会损失什么。
“挺神经的吧?不过一个人要是饿疯了,没什么做不出来。” 他说。
他爬下床跪着开始祈祷,他并不贪心,只求能被施舍三四法郎,够买点儿食物恢复体力就行。
他是无神论者,也不是真的信会发生什么,只是在濒临绝望时,任何一丝希望都不想放过。
祈祷完,他爬回床上继续躺着,这时有人来敲门了。
只可惜来的不是神,而是同样寄宿在此的一位善良的姑娘。
姑娘一眼看到他,吓得失声大叫起来,因为此时躺在床上的他就像一具死尸,完全没个人样了。
他跟姑娘说,自己已经五天没吃过任何东西了,没找到工作,能当的东西也都当光了。
“如果你还能在我的房间里找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就算你比我聪明”。
姑娘开始在一屋子的垃圾里翻腾,突然兴奋地大嚷:“你个大蠢货、大白痴,看这是什么?”
原来是一个配着油灯使用的空油壶,油灯之前也被当掉了,但是租借油壶的时候他付了三个半法郎的押金。
姑娘咚咚咚地冲下楼,帮他拿回押金,买了食物。他终于活过来了。
他认为是自己的祈祷显灵了,要去还愿,就把之前跪下对着版画祈祷的事儿跟姑娘说了。
结果姑娘看着墙上的版画,爆笑地停不下来,差点儿把自己笑炸了。
原来版画上的女人并不是什么神,而是以前很有名的一个妓女,叫苏珊·梅。
这家旅馆正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三】
奥威尔在书中说,贫穷如果降临到你身上,你首先能感受到的是它所导致的特别低人一等的感觉,以及一夜之间变得谨小慎微的吝啬和锱铢必较。
记得之前的一条热搜新闻:地铁上一位母亲打孩子,只因为孩子玩丢了价值5元钱的地铁票。
很多人开始指责这位母亲,不过5元钱再买一张票就好了。
殊不知这位母亲一个月才赚几百块,没有老公,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整个家庭。
5元钱对一般人来说确实不多,还不够一顿早饭钱。
可是,就算现在都21世纪了,还是有人要精打细算着5元钱到底怎么花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有人在考虑是去夏威夷度假好还是去巴黎购物好的时候,就有人在挣扎是买两个菜包子好,还是买一碗粥一个菜包子好。
打孩子是不对,你怎么指责这位母亲都行,但任何人都没资格说,就为了5元钱至于吗?5元钱都拿不出来吗?
有些人、有些时候真的就是拿不出来。
轻易地站在制高点“出口伤人”,伤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自尊。
你没过的那种生活,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14385/7d754dda72432065.jpg)
【四】
人一旦陷入贫穷,很难再回归正常或体面的生活。
随贫穷而来的是无聊,毫无止境的无聊,因为你没资本做任何事,也没精力思考任何“有意义”的事。
如果穷到食不果腹的地步,脑子和身体就都被饥饿占据了。除了食物,任何事情都无法提起你的兴致。
此时,你很难再说自己是一个人,只不过是一个肚子加上几个器官罢了。
在《巴黎伦敦落魄记》中,作者曾在酒店和餐厅当过洗碗工,每天要工作十七个小时,甚至更久。
生活就是在工作和睡觉之间来回切换,逐渐对外部的世界一无所知、一无所感,没有任何思考的时间,睡觉成为了“最大的享受”。
洗碗工身上唯一剩下的美德,就是“像头牛似的任劳任怨地不停工作”。
而且他们多大的苦、多累的活儿都能承受。
被这种生活束缚住,无法思考,无法改变,几乎找不到改善自己贫穷状态的“契机”,生活把他们变成了奴隶。
文中一位有钱人被问到改善底层穷人工作条件的问题时,心直口快地这样说道:
"我们有钱人当然知道贫穷不好过,但是也别指望我们能为此做什么。我们同情底层阶级,但我们觉得维持现状“更安全”,这种状况让我们很舒适,我们不愿意冒险给你们自由,即使每天一个小时也不行。你们必须流血流汗,才能让我们有钱去意大利......"
就算工作条件如此恶劣,一个穷人,尤其是一个没文化的穷人,骨子里习惯了这种工作、想要干活的念头,远胜于得到应有的报酬。
这样的人一旦失业,完全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奥威尔在文中说:“就像条被锁链拴住的狗一样悲惨”。
而这正是贫穷造成的最大的伤害之一。
“一开始就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面对贫穷,不知所措。” 且无论在什么时代,皆是如此。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流觞阵地微信公众号:takuse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