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清明前的杂感

清明前的杂感

作者: 阳河 | 来源:发表于2017-04-01 19:46 被阅读0次

过几日即是清明了,现在人们说起清明多知道这是个节日,至于它是二十四节气其中之一的事情倒有些模糊了。

节气的清明从何而来呢?查阅资料,发现原来是因为每到这个时候,“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这个时节,所有生物都显出了生气勃勃的样子,鸟儿们四处鸣叫,枝头上绽出了缤纷的花朵,树木抽出了新鲜的嫩芽,在太阳的照射下,大地的那一抹春色恻恻动人。

今日的清明节是融合了传统寒食节的习俗的,这在我也是才得知不久。在古代人们是轻清明而更看重寒食的,因为在当时清明只是作为一个节气,没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寒食节已历经千百年,传统丰厚。

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寒食节当日,每家每户都要扫墓、踏青、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所以有此名。如今扫墓和踏青的传统多半于清明节中延续了下来,其它的则已很少见到了。

虽然不可避免的时代的变迁会使一些传统逐渐消失,但好在前人留有不朽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期的一些风俗致景。

既有最被熟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许多幼稚的儿童都能够背诵),也有“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闾门即事》)、“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苏堤清明即事》)等寡闻佳句。

闲适读来颇使人有兴味,不禁浮想联翩。

诗犹在景依存,只是新人换了旧人。清明时祭祀扫墓是必不可少的,后辈们以此寄托对先辈们的思念。

幼时懵懂,单纯因为觉得又可以出郊踏青,戴柳圈,吃清明粿,便感觉很高兴,没有任何其它的心思。仪式上按长辈的引导祭拜完祖先,便顾自己去玩了。

等到长大,经历了世事,心里方生出虔诚和感怀。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子嗣繁衍,便是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忙碌,平时难得有休息的空闲。也许清明节只是意味着几天的假期,使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我想如果能试着去理解节日的内涵,去度过这个假期,将使身心获得更多力量。

相关文章

  • 清明前的杂感

    过几日即是清明了,现在人们说起清明多知道这是个节日,至于它是二十四节气其中之一的事情倒有些模糊了。 节气的清明从何...

  • 又是一年清明节

    春欲暮,思无穷,清明幽恨叠春深…… ……………………题记 七绝 清明杂感 锦字...

  • 清明杂感

    写于2016清明 清明是踏青的好时节,也是祭奠缅怀先人的日子。 关于清明,最早只是古人认为...

  • 清明杂感

    清明时节,扫坟祭祖。行于田间垄上,见桃花之灼灼,黄花绿叶之相间。感春风之拂面,闻麦苗之清香。听妇人哭于野,哀先祖之忧伤。

  • 清明杂感

    孤独的出生,也必将孤独的存在,将来还会孤独的死去!本想这样写我的墓志铭,转念一想我孑然一身,孤苦无依,百年之后谁来...

  • 清明杂感

    听说最早的清明时节就是一群酸书生早春踏青游玩的日子,而后竟然变成了祭祀先祖的节日。而今,三天的小长假既包含了早春踏...

  • 清明杂感

    昨天小雨,老友来找,然后一起去逛七宝,在微风中走着,看到桃红柳绿,看到悠悠众人,很开心,很开心。 终于失去了方向,...

  • 清明杂感

    皎皎月色凉 冷辉入心间 抬首银河淼 遥感宇宙风 // 英豪男儿志 壮哉丈夫行 奇绝山仞险 等闲越千峰 // 胸怀江...

  • 清明杂感

    清明节是一个宜追思的时节,寒冬已过,盛夏未至,春日暖阳,春雨淅沥,万物滋长,在这个时候回望故人故情,提醒着自己...

  • 清明杂感

    清明杂感 自古死生不可避 终要长眠大墓中 弹指一生成追忆 坟头独留一青松 4.5云水闲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前的杂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cw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