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至乐悦读Just Reading
09- 《大国大城》发展 大城市是利大于弊

09- 《大国大城》发展 大城市是利大于弊

作者: AllenDUAN2017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08:27 被阅读264次

我是逻辑思维的粉丝,基本上逻辑思维的每一期节目我都会在《喜马拉雅》或《得到》上收听,其中有一期节目,,是复旦大学陆铭教授撰写的是关于中国城市化的 《大国大城》这本书,书中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的困境和出路的一些观点非常具有吸引力,于是我就花了一周的时间,完整地阅读了这本书。

全书主要讲了大国难题和大城之解。通过对欧美亚等发达城市的大数据分析,来表达作者的观点:中国目前限制人口向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聚集是违背经济和市场规律的,中国应该解放劳动里、土地和资本三要素,让这三大要素自由流动,彻底发展市场经济,允许劳动力、土地及资金向利用效率较高的沿海及东部大城市集中。我选择了如下三个主题观点分享如下:

第一,如何避免类似欧洲的地方债务危机。

欧洲经济出现了大考,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希腊等”欧洲五国“相继出现了债务危机,出现危机的根源包括两大因素:一是市场分割;另外是统一货币。

先来说市场分割,即便是在欧洲内部没有人口流动限制的情况下,因为欧洲国家多,语言、文字、宗教文化及信仰等的巨大差异,所以,欧洲内部人口流动仍是不充分、不自由的,由于欧洲实际上很难做到人口流动的完全自由,这样就不可能做到劳动生产效率及人均收入的趋同,结果形成了国与国之间人均GDP之间的差异。

这样一个市场分割的区域,如果实现货币统一,各个成员国就失去了货币的独立性,换句话说,如果希腊出现了经济衰退,他就无法单方面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或者本币贬值来刺激经济。特别值得说的是汇率,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的汇率是由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如果一个国家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但其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国家出口的货物就越来越便宜,于是就产生本币升值的压力,以此来达到贸易的平衡。

中国的国土面积和欧洲相当,也存在较大的区域分化和地区差异,与欧洲不同的是,中国是一个独立国家,按照市场规律是不存在统一货币和区域分割问题,但是,目前国家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人为地对市场进行了分割,导致人均生产效率非常低,这是急需完善的地方。

这段中有两个观点值得我们深思:目前由于区域分割及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地方政府出现了大量的债务危机,如果地方政府无能力偿还债务且不能破产,那么就会让老百姓买单,要么增加税收,要么通过通胀,目前政府是选择后者。其次是中国如果想发挥大国优势,避免欧洲的债务危机,就必须实现区域间人均GDP的均衡发展,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优的路径就是实现国家内部间的自由移民。

第二、如何实现大城市在集聚中实现人均GDP差异的平衡

目前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中国目前出现了人口过度向少数几个一线城市聚集的问题,这种问题是否一直聚集下去,人口过度聚集是否会导致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会越来越大?

书中通过大量的数据,比较了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这些发达国家以及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聚集的跨过比较,说明了越是发达国家,其人口集聚程度会越高,像埃塞俄比亚、波茨瓦纳等,越是欠发达国家,国家人口聚集度越低,因为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是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这些业务更需要人口聚集,而中国和巴西南非类似,人口集聚度偏低。同时像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人口会不断聚集,但达到一定程度就稳定了,因为这个时候中心城区的生产要素价格太高了,使得一部分生产者或企业觉得没有必要都在东京纽约等大城市周边生产,同时一部分老百姓或收入低的员工也逃离大城市,这是市场经济的结果。

通过大发达国家人口流动规律的研究,起初发达地区大城市与落后地区的小城市的区域差距是很大的,在人口流动的初期也是这样,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有一部分劳动者优先享受到了发达地区聚集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他们先富了起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进一步流动,区域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会趋于平衡。对于区域间的平衡来讲,重要的是人均GDP的差异,不是总量上的差异。

大城市发展的3M和3D问题,也是很多专家认为不宜发展大城市的主要原因。城市发展的核心是解决3M问题,即TIME(拥挤)、GRIME(污染)和CRIME(犯罪)。城市发展有其规模经济的收益,但3M构成了城市发展的成本,城市发展应该通过技术和管理的发展来降低3M,释放城市的规模经济效应。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的3D为 DENSITY(密度),DISTANCE(距离)和DIVISION(分割)。密度带来了规模经济,而城市是规模经济的集中体现;距离带来了贸易成本,而基础设施的建设拉近了地区之间的距离,降低了贸易成本;城市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区域分割,分割体现了政治。这点也是目前国内经济发展遇到的最大障碍,也是人为阻碍区域间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3D问题放大了后就成为了城市发展、地区发展和国家发展问题。

第三、大国发展需要打破不可能三角:统一、效率和平衡

每个国家都在最求国家的统一、经济效率的提高以及区域间的平衡发展。但按照目前的体制,同事实现这三个目标是不可能的,这种内在的冲突称为”不可能三角“。如果要破解这三角,就必须改变”平衡"的定义,将经济资源和人口均匀分布意义上的平衡,转变为人均GDP、人均实际收入和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平衡。而这种人均意义上的平衡,恰巧是通过人口自由流动实现的,不需要大规模采取行政手段对人口进行限制。

反过来如果一个政府一定要最求经济资源和人口均匀分布意义上的平衡,那么就会失去经济效率,也可能会失去市场的统一,因为每一个地方政府考虑的是怎么做大自己,在本地缺乏竞争力的时候,他就会分割市场,保护本地企业,最终人均意义上的平衡就不会实现。因为促使地区间人均收入均等化的最重要机制,人口流动遇到障碍。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政府对提高精益效率的三要素都进行了干预,尽管劳动力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导致这些流动人口在大城市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不能入户,孩子无法上学,城市的公共福利无法享受等等;政府将资金及土地过度向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城市倾斜,这样过度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建成后空置在那里,得不到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我们从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就能反映出目前的资源配置已经大大错位。

因此,唯有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有市场经济来规范人口资源的配置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总之,这本书的观点远不止以上这些,在全书的后半部分列出了非常多的数据来阐述上述观点及给大城市的发展开出了许多良药,但这些都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是,未来中国的发展还是依靠大城市带动大城市周边的发展,以此会形成像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以香港为龙头的珠三角经济圈、以北京为龙头的京津冀经济圈、以武汉、郑州为龙头的中部经济带、以重庆、成都为龙头的西部经济带。有这些经济带来来拉动全国经济的发展;尽管户籍、土地及财政改革阻力很大,我是非常相信政府会逐渐改革,每次经济下行及经融危机都是政府改革的契机,如果我国能完全市场经济,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相关文章

  • 09- 《大国大城》发展 大城市是利大于弊

    我是逻辑思维的粉丝,基本上逻辑思维的每一期节目我都会在《喜马拉雅》或《得到》上收听,其中有一期节目,,是复旦大学陆...

  • 《组织论》的一些思考

    在《大国大城》一书中,作者提到,人口聚集也就是大城市的发展,是工业化时代的必然,是客观规律。其中提到这种聚集有个效...

  • 大开眼界

    读《大国大城》,大开眼界! 本书作者,经济学家陆铭教授比较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系统论证了发展大城市对...

  • 为何还是要呆在大城市?

    今天听上海交大陆铭教授的《大国大城》一书,对为何要呆在大城市有了新的认识。 全世界现状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

  • 大国大城,人口自由流动与聚集经济的优越性

    陆铭. 《大国大城》.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心思想: 聚焦特大城市发展道路,呼吁取消人口自由流动门槛,逃回北上广深...

  • 我要去往大城市——读《大国大城》有感

    看了陆铭的《大国大城》,一个想法久久在我脑海萦绕——我要去往大城市。 一、大城市的聚集效应是必然的 这就好似马太效...

  • 忘掉老家那套房,现在是时候置换到大城市了

    现在,是去大城市买房的最好时机。 如果你老家有房,想在大城市发展,我的建议是: 趁着老家的房子还卖得出,大城市的房...

  • 未来

    目前的我,是迷茫的。是去大城市发展呢?还是在三线城市。 如果去了大城市,那发展机会很多,但是面对很多压力,...

  • 聚集大城市,走向大国之路 - 《大国大城》书评

    一本为中国城市化发展建言的书,从欧债危机的原因谈起,论述了统一的大市场的优点,但也讨论了其在面对危机时的困境。如统...

  • 请来大城市看看

    请来大城市看看 事事万物,都会有它的规律,小城市的发展是像大城市看齐的,想以后更好的生活,请来大城市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9- 《大国大城》发展 大城市是利大于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ds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