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慢读王阳明
读王阳明之离开龙场

读王阳明之离开龙场

作者: 时光流淌 | 来源:发表于2023-03-28 05:55 被阅读0次

文|时光

昨天读到,王阳明悟道并开始讲学后,他的朋友越来越多,声名大振,他的命运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洗礼后发生了大逆转。所有人都知道,龙场这块天地已容不下他,他离开龙场的日子已不远了。


王阳明是被人请出去的,而且被请了两次。第一次请他的人是贵州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毛科,他和王阳明是同乡。
1508年冬天,他到龙场听王阳明讲学,由于没有深厚的思想根基,毛省长很容易接受新思想。王阳明心学本身是灵动的学说,所以他很快就接受了,于是他邀请王阳明去省城贵阳讲学。王阳明委婉拒绝。他说,我现在只是山野村夫,体弱多病让我变得异常疏懒。我没有用功阅读和研究经典,所以没有资格担任讲师。我现在正准备去看医生,您作为官方代表,给我这样的荣誉,实在让我惭愧。
毛科当然不会明白王阳明这番托词背后的心理活动。在王阳明看来,他的心学是帮助人完善道德,而并非是指导人科举考试。但毛科的用意很明显,他要王阳明到贵阳讲学就是希望王阳明能帮他培养出一批考试高手,这和王阳明的出发点南辕北辙。
毛科在1509年初被调离贵阳,接替他的叫席书,毛科临走前叮嘱席书,王阳明学大才渊,不应该在龙场驿沉沦。席书谨遵前任教诲,上任不久,就跑到龙场驿来听王阳明的讲课。课后,他请教王阳明,朱熹和陆九渊二人的思想有什么不同吗?王阳明说,这个话题太深,作为晚辈,他暂时还没有资格来谈。他话题一转,普及了一会儿自己的心学。简易明快的心学马上就让席书为之着迷。不过,席书是朱熹理学的门徒,虽然着迷,但对王阳明心学的“真理性”表示怀疑。
第二天,席书满腹心事地来了。他还是希望王阳明能讲一下朱熹和陆九渊的不同,或者是,他王阳明和陆九渊的不同。王阳明只好满足了席书的愿望。
王阳明从“知行”的角度来说明他和朱熹、陆九渊的不同。他说,朱熹是通过经书得到天理,然后去实行;陆九渊是通过静坐得到天理,然后去实行。二人虽然在得到天理的方式上不同,可都认为“知行”是有先后次序的。而我却认为,知与行是合一的。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成果,二者是一回事。席书没有深入质疑“知行合一”的问题,而是质疑另一个问题:“您也提倡静坐,和陆九渊的静坐有什么区别吗?”
王阳明说:“陆九渊静坐是希望从心中得到真理。而我提倡静坐,是因为现在的人心浮气躁,静坐能让他们把心沉静下来,我并没有让人一味静坐去获取真理,那不是正路。”
席书问:“那您从哪里获得真理?”王阳明回答:“真理就在我心中,但必须去事上练,只有去实践了,你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真理。而且,这两者是不可分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样。”
书这回心悦诚服,马上让人修建贵阳书院,并亲自率领贵阳的秀才们来到龙场,以师礼请王阳明到贵阳。由此,王阳明离开了他的放逐地和涅槃重生地。

同样都是主管教育的负责人,同样都是真心诚意的邀请且请出去都是做同样的事情,为什么王阳明第一次婉言拒绝,第二次却接受邀请了呢?

我认为关键原因是两位负责人对王阳明心学的了解程度。毛副没有深厚的思想根基,听了王阳明讲学的内容,有种不明觉厉的崇拜感。

因为不明,势必会神话王阳明的心学,以为他无所不能,更不用说帮着自己搞教学,提升本省升学率了。没错,提高升学率是毛副的目的,可心学偏偏就不是应试之学,也不是王阳明的初衷,王阳明正是看到了这个分歧,所以毫不犹豫拒绝了邀请。

大胆假设一下,如果王阳明没有拒绝毛副邀请,可能就是一段因为“误解”而较好,因为“理解”而分手虐缘。

席副就不同了,从他与王阳明对话的内容来看,他对理学有很深刻的研究,他是充分了解、深入沟通后被王阳明心学打动的。

职责所在,他当然也希望王阳明这位有大才的高人能帮他提高升学率,但他也希望王阳明能给莘莘学子一些对他们终身有用的东西。

大概是这一点底层的共识,让王阳明放下思想包袱,接受了席副的邀请。

比拟到我们今天的处境,面对机会和诱惑,什么时候该放弃?什么时候该争取?

或许就要学习王阳明,摈弃私心杂欲,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了解事情的本来面目后,向良知要答案。


王、席对话中,关于王阳明与朱熹、陆九渊思想的不同以及对心学的阐述,真是值得敲黑板的精华部分。

王阳明认为:

1、朱、陆都是先知后行,王提倡知行合一。

朱熹是通过经书得到天理,然后去实行;陆九渊是通过静坐得到天理,然后去实行。二人虽然在得到天理的方式上不同,可都认为“知行”是有先后次序的。

而王阳明心学提倡“知与行是合一的”。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成果,二者是一回事。

2、朱通过经书得天理、陆通过静坐得天理,王提倡真理在心中,在实践中得真理。

王阳明说:“陆九渊静坐是希望从心中得到真理。而我提倡静坐,是因为现在的人心浮气躁,静坐能让他们把心沉静下来,我并没有让人一味静坐去获取真理,“真理就在我心中,但必须去事上练,只有去实践了,你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真理。而且,这两者是不可分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样。


王阳明是如何去事上练,在王阳明开挂的后半生,我们又能品出什么样的心学精髓?

下期继续读……

相关文章

  • 立志须量力而行

    读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有感 《教条示龙场诸生》是王阳明先生在龙场落难期间,对跟随他学习的儒生的一番教诲。这篇文...

  • 关于龙场悟道的理解

    龙场悟道,王阳明究竟悟出了什么? 龙场悟道之前,王阳明一直寻求如何做一个圣人,圣人会怎么怎么样,龙场悟道之后,王阳...

  • 明夷卦古筮例

    【王阳明占筮得《明夷》卦赴谪龙场】 《王阳明年谱》载王阳明赴谪龙场前先至钱塘,想回家省亲,因避刘瑾祸害逃至闽界,在...

  • 南昌——走近王阳明

    说到南昌,不得不提王阳明。龙场悟道后的王阳明,其才学之践行之大成,主要体现在南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显学扬名称神之...

  • 2022-06-22

    今年开始读王阳明,从年初到今天断断续续读了几本关于王阳明的一些故事,从他出生,龙场悟道,平定叛乱,建立心学,各地讲...

  • (收费测试)突然间明白了一些东西

    当年的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格物致良知……

  • 3.教条示龙场诸生——王阳明|致良知

    3.教条示龙场诸生 【明】王阳明 《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朗读 《教条示龙场诸生》课文导读 【3.1】诸生相从,于此...

  • 阳明心学的七重境界:当心与天地连通,生命即发生质变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的荒僻之地。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

  • 王阳明: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之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的荒僻之地。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

  • 王阳明心学,心想事成的秘密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受世人敬仰,在官场挫折,被贬龙场的那段艰苦岁月里,王阳明依然不屈不饶,平静如水,不怨天尤人,而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王阳明之离开龙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ga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