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看朋友圈了?
而你又有多久没有发朋友圈了?
在社交网络尚未如此发达的曾经,在朋友圈里还都是朋友的曾经,我们还习惯在其中分享自己生活的点滴。
可是如今,面对微信通讯录中三、四位数的联系人,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朋友?又有多少是仅有一面之缘亦或未曾谋面的陌生人?工作与生活,在微信中早已交织在一起,分不清楚了。
朋友圈里那些所谓“朋友们”的生活,虽然愈发精彩,却也愈发不真实了。
不知从何时起,朋友圈成了攀比圈。
或许是因为见面的机会少了,不能当面装逼的缘故?
自己省吃俭用去四川玩了一趟,美滋滋的发了一条九宫格朋友圈,转眼就看到有人用一张国外度假照怼死你;
自己用实习的工资买了一只口红,正酝酿着发朋友圈,转眼就看到有人晒了自己的名牌包包,配文“谢谢老公的礼物”,于是打消了发动态的念头,默默地关掉了手机。
门槛越比越高,现在每发一条朋友圈之前都要再三考虑:
我这件事够不够格?
从前只要自己愿意,不论多小的一件事都会发朋友圈,
现在似乎只有出国旅游、过情人节、过生日这样的“大日子”,
才能够名正言顺地发一条动态。
发完一条朋友圈,接下来就开始焦急地等待点赞和评论。
每一分钟都要点开朋友圈,期待带有数字标识的小红圈的出现。
要是好久没有消息,自己的内心就要开始犯嘀咕:
怎么没有人点赞呢?为什么都不评论呢?
是不是哪句话说得不对了?
还是因为我最近发的朋友圈太多了?
Emmm,我没有屏蔽错吧?
纠结来纠结去,最后还是选择默默点开了删除,
欺骗自己这条朋友圈从未发过,别人从未看过。
微信好友越来越多,真正能肆无忌惮聊天的人却越来越少。
朋友圈也是如此。
发动态前总要经过一系列的内心拷问:
这样是不是太像炫富了?
会不会让人感觉我在秀恩爱?
配文是不是太矫情了?
每发一条朋友圈都如同难产一般,
渐渐地,很多人从朋友圈消失了,
因为害怕某一天难产而死。
也害怕生出来的孩子不像自己,像隔壁老王。
你是从何时开始不发朋友圈了?
可能是从懒得经营人设开始;
可能是从不愿被人指手画脚开始;
可能是从发现无人互动开始;
可能是从感觉分组屏蔽太麻烦开始;
也有可能是从发现自己的生活,没必要让别人知道开始。
蔡康永在一次采访中讲到自己是怎样看待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他说“要恭喜他们,因为他们把大部分的心力拿去对付真实的生活,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其实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喜好不同,有些人就是喜欢在朋友圈中记录下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也无可厚非。
但千万别为了记录而活在朋友圈。
希望你是真的活得精彩,而不只是在朋友圈里,光鲜亮丽。
(图源网络侵删)
得空来【清欢何时】坐坐,说不定相见恨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