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更文的时候,肯定是我找不到认可自己的理由的时候。
因为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又让我对曾经坚定如铁的观点产生了疑问,那些关于性格、关于家庭环境、关于善与不善、关于接受现实、关于如何做出人生选择的问题,产生了深深的疑惑……所以,我困顿了。
我疯狂地找出那些智者留下来的书籍,海底捞针似的摸索、寻找,有时候会突然发现他们的观点与我的完全吻合,有时候又突然找到更深入的讲解,答案竟有些模模糊糊、难以定夺。
他们说,要“静”,安静地思考,找到内心的真正需求;他们还说,要“求己”,靠天靠地靠父母,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是几千年的历史智慧。而我,却感觉这些话似乎都不好使,因为用到生活里,我必须要低头,隐藏起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去服务别人,而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高中时,班里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假小子,上课从来不做笔记,下课从来都是第一个走,什么复习、辅导,这些都与她无关,却在班级考试排行榜上总能看到她的名字——明晃晃地摆在前10名。
我们是同学,也是室友。偶然有一次,她告诉我:“你多读读毛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一个规律看透,把一件事情考虑透彻,你自然就知道该怎么说话,怎么做事,枯燥的文字能看进去了就好了。”
我很惊讶,惊讶到下巴都要掉下来,她竟然在我们疯狂刷题的时候,已经把这些深奥又遥远的书读了一遍又一遍!
这些看似离我们很远很远,又偶尔会走进我们课桌的书,在当时的我看来,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会读得懂,甚至说,我是不相信有人能真正读懂的。
这样的话,她只说过一次,后面无论我怎么问她,她只是打哈哈似的敷衍我。
这个同学的名字我依然记得很清楚,她的模样和她拿着马克思的书的样子在我的记忆里已经很难抹去。
很惭愧,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打开这些书认真地钻研一番,但我相信她说的那句话:只要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一切就都明白了。
疑惑依然在我的脑海里系成了毛线球,找不到头绪,看不清纹路,但这么多天积累的文字也不是一无所获。
有人说,要仔细凝神你身边的坏人和小人,他们虽然给你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实际上,若没有他们,你将永远不会成熟,也不会真正看清人心。他们是你的绊脚石,同时也是鞭策你的“佛”,是你通往未来的一座座桥梁。
人的心是需要打磨的,来到世间,去感受那些酸甜苦辣,去感受情义冷暖,这样才会是一个完整的人。
在这过程中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倾听和思考,不嫌弃现在的自己,不给自己太大的期望,就是活在当下,不卑不亢,不屈不挠,如此便好。
写作和修行将是我一辈子都要研究的课题,因为自从开始写作,我似乎已经蜕了一层皮了,如今,在面临各种疑惑的时候,唯独文字,从不欺人。
图片来源:马湖之边拍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