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起床时,手机上看到消息,说杨绛先生去世了。
一位女士被称为先生的,在我的第一反应中也只有她这一位了。
不出所料,当天的朋友圈就被刷屏了,不管熟悉她的,还是不熟悉她的,人们纷纷表达了对这位文学家的深切悼念之情。
说实话,她写的书我一本都没有看过,钱钟书的书也没有看过……对于不了解的事物,我一向是不乱发表意见的。我只想聊聊,为什么我们屡屡为这样的消息买单。
转发的人当中,有多少是读过她的书的,而其中又有多少是真心喜欢她的作品、敬佩她的才华的?这其中,我不敢说大部分人都是跟风,但在点开文章的标题之前连杨绛是谁都不知道的,绝对不是少数。
至于某些疯传的手写体鸡汤语录,强行冠以杨先生之名,我只能表示呵呵。
不由得联想到前一段时间的两件事。
一是科比退役。祝科比“一路走好,天堂没有伤痛”的梗就不再复述了。不管男生女生,打篮球的还是踢足球的,甚至玩乒乓球的,都变身科蜜,仿佛不如此就没有了青春,没有了信仰。
二是引力波的发现。一夜之间,大家又都成为了理论物理学家,开始关心起宇宙的基本运行法则了。人们在感叹爱因斯坦的天才时,也许并不清楚相对论到底说了什么,也不知道爱因斯坦自己最引以为豪的,其实是对光电效应作出了正确的解释,由此极大地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现在确实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但同时又是一个思想很贫乏的社会。因此,我们的社交媒体才会一次又一次地被此类新闻以一种非正常的方式引爆。我们用一个个罗列的标题来打造自己在虚拟社会里示人的形象,寻找一种群体的认同感。至于正文到底说的什么?反正也没人真的仔细看完。
我想,老人家一定希望能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成为大家在社交媒体上提升自己逼格的素材。如果真心关注她,喜爱她,在平时多多读她的书,体会她想传达出来的思想,这样才是对一个文学家、作家的最大尊重。而不是去关心她和钱钟书的恋爱故事,我无法揣测老人家的心思,但我觉得“钱钟书夫人”这个标签并不是她最想呈现给世人的。
逝者已逝,请不要将其拿来消费,就是最好的尊重和祭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