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其赤。”这两句古言,因接连被习总在讲话中数次引用而名闻天下。
这两句语出秦国宰相吕不韦编纂的《吕氏春秋·诚廉》。原典为: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其赤。坚与赤,性之有也。性也者,所受于天也,非取而为之也。豪士之自好者,其不可漫以污也,亦犹此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石头可以被破碎,但无法改变它坚硬的本质;朱砂可以被研磨成粉末,但无法磨灭它赤红的颜色。石头的坚硬和朱砂的红色是它们天生就有的本性,而本性来自上天的授予,不是可以任意选择变更的。洁身自好的豪士,其名节也像那些石头河朱砂的本性一样,不可玷污。
《吕氏春秋》以石坚、丹赤为象征,比喻那些品质高洁的人不会因为外界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操守。虽肉身磨灭,而精神永存。书中用伯夷、叔齐不是周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进一步阐明这个道理。
名节操守,理想信念,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人的“本性”。大雪压松,不改其四季葱茏的本色;狂风漫卷,不改其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品类万殊,都有其“本性”。而这本性是难以改变的。
类似的语句还有: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这段话语出北齐刘昼的《刘子·大质》
这段话的意思;丹砂可以磨尽,但是难以磨掉它的颜色;兰花可以烧光,但无法消散它的的芬芳;玉石可以打碎,但是改变不了它的洁白;金属可以销镕,但不能改变它的刚性。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人,而有相同的比喻,正所谓: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非虚言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