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01-02

2022-01-02

作者: 绿叶zll | 来源:发表于2022-01-02 09:58 被阅读0次

读完本文约需45分钟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刘蔚涛。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本书,名字叫作《如何想到又做到》。

听了这个书名,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样能够想到一件事,然后把这件事做出来。其实不是的,这本书真正教给我们的是怎样能做到持久改变。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那现实生活当中,往往是能想到,但你就是做不到。比如说减肥,我已经想了很久了,也知道减肥的真谛就在于管住嘴、迈开腿,但我最后还是做不到;比如说很多人都想要改变抽烟、晚睡晚起的习惯,也都知道方法,但就是做不到。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能够改变一天、两天,但是不能做到持久改变?而这,就是这本书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能够做到持久地改变。

这本书的作者叫作肖恩·扬,他是行为科学领域的一个权威人士,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医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字行为中心和预测技术研究院的创始人。

想到但是做不到,或者说我们想要去进行改变,但是没有办法持久地去改变,它是一个普遍的行为,而普遍的行为或者普遍的问题背后,一定是存在规律的,一定存在的这些规律就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去进行解决。所以,这是一个严肃地用科学去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今天给你打打鸡血,让你听起来觉得好像都对,明天起床又全都忘掉了。

作者的一个核心的观点,是他认为性格的改变是非常难的事,但是行为是有可能实现这种持久改变的,人的行为通过后天的锻炼、训练、强制,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即便是你的行为倾向始终保持这样,但你的行为依然可以改变。这本书就是告诉你实现这个持久改变的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就是你要确认你想要改变的行为是哪一类,第二个就是要掌握改变行为的七种武器。你掌握这七种武器后再综合应用,针对你想要改变的行为是哪一类的判断,就可以做到对于你想改变的行为实现持久的改变。

作者在开篇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乔什的朋友,他是一个有多动症的人,非常容易分心,他发一个邮件要发一个小时,因为时不时就被各种各样的事打断,想起来什么就去做,然后回来再写两句邮件,然后又想起来什么事再去干,最后再回来写邮件。乔什痛恨自己的这种行为,他就想改变自己这种特别容易分心、特别容易失去新鲜感的行为和状况。

于是他就决定做勺子,因为他会一点木匠活,每一天做一个勺子这件事对他来说很简单。所以他第一天就做了一把勺子,做好了以后,他又把做好的这个勺子拍了照片发布到Instagram上面,就有点像咱们国内的这个微信朋友圈,就告诉所有人,说:“我现在决定每一天做一个勺子,然后这个勺子做好了以后我发照片到这个朋友圈,你们所有的人看到了,希望你们点赞,希望你们鼓励我,希望你们监督我,我要把这件事坚持下去。”

果不其然,过了一个月,他这个兴奋感就没了,觉得做勺子好麻烦,做了也没什么意思、没什么用,他就开始想偷懒。但是他的那些关注者、粉丝不干了,他的粉丝天天就像追剧一样催更。每一天一到下午就开始问乔什,你今天的勺子呢,你今天勺子打算用什么木头做,你今天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勺子……粉丝就半逼迫着他不停地去进行坚持,后来他从这个过程当中受到了鼓舞,他真的坚持下来每天做一个勺子,做勺子这个行为就变成了一个习惯。

而由于做勺子给乔什扩大了在朋友圈的影响力,大家就开始来找他做别的东西。他现在是做什么呢?他做了一个生意,这个生意叫作“定制木工业务”,他现在靠这个东西在维持生计,靠这个东西还挣了不少钱。

所以作者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什么像这么一个有多动症的、极容易分心的一个人,他也依然可以通过这些微小的改变,能够持续地做一件事,持久地改变了他的行为模式?经过作者的研究就发现,在提到的七种武器当中,乔什用到了其中的五种,所以才有这样的持久改变。

一、识别自己的行为类型

运用七种武器是我们刚才所讲的两个步骤中的步骤二,那步骤一是首先要识别我们想要改变的行为是属于哪一类。那么一共有几类行为呢?一共有三类,这三类行为分别叫作自动行为、冲动行为和常见行为,它的区别在于人们对它有意识的控制力有多大。

01 自动行为

比如说我们讲自动行为,自动行为的定义是:人们出于无意识做的行为。就比如说让你写个字、让你签个名,你会用右手把笔拿起来,因为你是右手写字的,用右手拿笔这个动作叫作自动行为。你不会有意识地问一下自己,说我应该用左手拿还是用右手拿,你的右手就已经把这个笔拿起来了,这个就叫作自动行为。

还有一些就是类似于生理反射的条件反射式的自动行为。比如说,有人突然拿个东西扔过来,你会下意识地躲一下,这种行为就叫作自动行为。自动行为它是一种条件反射,或者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它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不好的。好的就是比如碰到危险,你会下意识地躲开;也有一些是中性的,比如说你用左手或者右手——你的惯用手去拿东西;那还有一些是不好的,比如说只要有一个零食摆在你面前,你一定会不自觉地把它吃光。

自动行为本身是深深刻在大脑里面的,这种行为是非常难改变的,因为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这个事。所以你要改变自动行为,你首先必须要把它变成一个有意识的行为,就是你要自己意识到我在做这个事,你才有可能去改变它。

02 冲动行为

第二类就是冲动行为。冲动行为的定义是:人们在感受到内心强烈的驱使,或者愤怒的状态下所做的事。

冲动行为最典型的,比如说这个路怒症,开车时别人别了你一下,你顿时就受不了了,想着一定要别回去、一定要超过他、一定要挤他,这就是一种冲动行为。还有一些可能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冲动行为的冲动行为,比如说刷短视频,晚上要睡觉了,自己告诉自己说该睡了、该睡了,一看十二点了,手上还在刷,过一会儿看怎么两点了,再刷两个就不看了,再一看四点了。这就是一种特别典型的冲动行为,可能你自己并没有感觉到这种很有意识的、内心强烈的驱动或者是愤怒,但实际上你是在某种非常强烈的驱动下,去不停地做这样的事。

还有比如说像强迫症,手机APP有更新的时候,它不是有一个小红点吗,或者有数字“1”“2”“3”“4”“5”,我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把它们全都消了,不消了我就感觉这天事没干完,我就睡不着觉,所以这其实是一种冲动行为。

冲动行为和自动行为的区别在于,自动行为的无意识本质,就让你感觉不到你,自己没有办法阻止你去做;而冲动行为,其实你是可以阻止的,比如说你可以强迫自己不去刷短视频。所以,所有的这些让你感觉到好像是习惯、无意识或者是不自觉就会做的事,当你可以强制自己去改变的时候,它更有可能是冲动行为,而不是自动行为。

03 常见行为

最后一类,也是这本书要教大家去改变的,最有可能发生的那一类,叫作常见行为。

常见行为就是人反复去做的事,至少在做的时候,人有一部分时间是有意识的。不管这个行为是好还是不好,对还是不对,是你有意识的时候去做的,或者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有一部分是有意识的。比如说,我要坚持去健身房锻炼,我甚至可能会做非常详细的步骤,每天几点干吗,换衣服、换鞋,去健身房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但你还是没有去做,或者坚持了一段时间放弃了,这种行为是属于常见行为。

常见行为和冲动行为的来做对比的话,区别在于常见行为是人们更容易察觉自己在做的行为。就是常见行为如果出了问题,当你想要改变一种不好的常见行为,你又变不了的时候,你很多的时候不会觉得我只是一时冲动,你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缺乏改变的动力,而不是我觉得不对我好像也改不了、不想改或者说不自觉地就做了,那种更像是冲动行为。

所以从判断方法来讲,行为类型不是非黑即白的。人的任何一种行为,它在一个人身上可能是自动行为,在另外一个人身上有可能就是冲动行为,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也许就是常见行为,所以这个是因人而异的。

那对于自己来讲,你怎么判断呢?就是如果一件事你还没有意识自己在做什么,你就开始做了,那大概率就属于自动行为;而一件事你能意识到,但是感觉无力去阻止,那么它可能属于冲动行为;那么如果有一件事你能意识到,但是我感觉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改,或者懒得去改,或者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这事,那么这种事更多的属于常见行为。

图片

我们了解了这三类行为,大家在脑子里面先有这个概念。

我读这本书的最大的一个收获,是我突然意识到,很多我感觉想到但是又做不到,或者想到怎么能做到的事,都是一堆事,它不是一件事。比如说我说我想减肥,减肥其实不是一件事,减肥是一堆事的结果;比如说我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它不是一件事,它是一堆事最后的结果。

大家明白这个意思吗?就是这本书的应用场景和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一件事,就是改变一个行为。所以如果大家听这本书,抱的目的是说我要减肥,那就不对了。因为减肥里面可能有一件事,叫作我要迈开腿,我要去锻炼,我要每天去跑步……这些是一个行为的改变,这是这本书的方法能够教你去改变的东西,所以应用场景先给大家设定好,它是改变某一个行为的,而不是一个多行为最后综合的结果,所以这也就是我们要一步一步给大家介绍的。

二、掌握改变行为的七种武器

那首先综述一下,这七种武器名字叫作SCIENCE,然后这里面七个字母里面,每一个字母又代表了一个武器,英文我就不念了。这个模型的七件事,分别来讲就是阶梯模型、社交磁力、要事为先、极度容易、行为在前、致命吸引和反复铭刻。可能有点模糊,我们一个一个来讲。

01 武器一:阶梯模型

第一种武器叫作阶梯模型。阶梯模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整合步骤、目标与梦想,它讲的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任何一个行为想要被改变,你一定要设定正确的步骤、目标与梦想。

我们现在想一想,假设我问大家有什么梦想,你可能说:我想成为一个歌唱家,我想成为一个明星,我想身材跟这个谁谁谁一样……这些梦想都是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事,最短可能也是三五年之后的事,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梦想。

那么我们所说的目标是什么呢?大家都会觉得,目标可以分为中期、长期、短期。那我现在问,长期目标你觉得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范围,一年以上吧;中期目标 你觉得是什么样的范围,大概率会说六个月到一年;短期目标,半年或者是三个月,就已经挺短了。

我们来看一看作者的定义。作者定义的梦想叫作“要达到的状态”,它比目标大,要花三个月或以上的时间。而作者定义的目标叫作“人们制定的过渡计划”,分为一到三个月可以实现的长期目标,一周到一个月可以实现的短期目标。最后,“步骤”的定义,是实现目标道路上“要逐一划掉的小任务”,通常不到一周完成。

图片

步骤、目标和梦想的阶梯模型

大家体会到区别了吗?就为什么我们觉得想到的事情做不到,甚至是第一步都很难迈出去,就是因为在作者看来,那些统统都太遥远、太复杂,哪怕在我们脑子里面一个小目标、一个小步骤,在作者看来都已经是远超过梦想的范畴了。

我们用这个逻辑来看一看的话,我们怎么去定义比如说我要开始锻炼,那么我应该制定的步骤就是,在第一周之内我要做什么?我要准备好我的跑鞋,我要规划好一个跑步的路线,我要想好我每天什么时候跑步,并且把这些时间安排好……这个叫作步骤,这些是一个一个在一周之内就可以划掉的,可以完成的。

然后才是我礼拜一要出去跑多少,我礼拜三要出去跑多少,如果碰上下雨我怎么办……这就是一个一个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在一周到一个月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一个月到三个月可以去完成的,然后三个月或者以上的时间,我们能够把前面的这些步骤和目标一个一个坚持下来,它是不是基本上就已经实现了你的梦想?因为你的梦想就是改变你不爱跑步的行为,如果你能够做到三个月内每一周都能跑三次步以上,你是不是已经改变了这个行为呢?

所以,如果我们觉得,我们想到的事情又做不到,就把它尽可能缩小,找到这个步骤,找到这个动作,找到这个行为,然后把这个行为再拆解成为一个个你可以划掉的小任务,我们就可以从容地走出第一步了。不要总想着这个目的,或者你最终要达到的那个状态,而是专注于当下,专注于这个行为本身的改变。

所以大家记住,第一个武器叫作阶梯模型,阶梯模型的核心就是把你想要达到的这个大的目的,一步一步缩小到一个特定的行为,然后开始改变这个行为。

02 武器二:社交磁力

第二个武器叫作社交磁力。社交磁力的概念就是,让他人成为推动自己改变的力量。

我们还记得乔什的故事,对吧?他为什么做勺子,因为勺子特别简单、特别容易,也就是我们刚刚讲的阶梯模型的道理。那他为什么在朋友圈里发这个图,然后就能获得大家的鼓励,就能在大家的鼓励、激励与强制下,能够延续这样的一个行为的改变?其实他就利用到了社交磁力这一个武器。

所谓的社交磁力怎么做呢?就是你要加入一个社群,利用社群的影响来驱动自己改变行为。

具有社交磁力的社群要有共同的兴趣和使命,要一起完成某一个任务,要相互激励、鼓励做同一件事,或者说要在一起的一个群体。比如说喜欢跑步的,可能有慢跑、长跑群或马拉松群;比如说,我是喜欢收集中国古钱币,那么我有很多钱币群,每一个钱币群可能研究一个话题或者研究某一类的钱币,那么这种是具有社交磁力的。

一个成功的具有社交磁力的社群有几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信任要素。就是说,一个成功的社群,大家彼此之间是要信任的,因为你只有基础的信任,大家才会相互学习,才会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第二个要素就是要融入。要融入的这种需求,就是参与这个社群的人、起码大多数参与这个社群的人,一定要有融入这个社群的需求,就是要有共同的爱好或者是共同的兴趣。

第三个是自我价值的需求。就是说我在这个社群里面,一定是要有价值的,我能够贡献价值,我能够把我知道的东西告诉大家。人在做能够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更坚持,这就是人趋利避害的本性。我做一件事情,如果自己感觉好,我就会倾向于多做;我做一件事情,如果自己感觉不好,我就会倾向于不做。

第四个要素就是有社交磁力的需求。就是参与的人,大多数都是希望能够在这个里面跟大家建立起更强的关联,能够相互鼓励。而不是有一个群,然后拉一堆朋友进来,说“明天我要跑步,你们监督我,你们每天都监督我,”可能过一段时间,大家会觉得这件事也很无聊,我为什么要监督你,这种社交磁力就远不如有一群都喜欢跑步的,或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养成跑步习惯的人组成的这个社群更有社交磁力。

第五个要素就是获得激励的需求。就是在这个群体里头,人是应当能够获得某种激励,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比如说你做了一个勺子,大家会称赞你;你今天跑步,大家会觉得你坚持了,今天下雨你还跑步,你太厉害了。人在受到这种良好的反馈的时候,他就会继续坚持这么做。

第六个要素就是赋权需求,就是赋予权力。人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能够控制生活,才会觉得自己被赋予了权力,也就是说你在这个社群打造的过程当中,你要能够感觉到是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力,能够展示出来说我今天跑步了,我能够评论说你今天没有跑步,你怎么搞的,你是不是偷懒了?就是你有这种权力,去对自己和对他人发出跟你要改变的这件事相关的一些讨论、一些意见。你有了这种权力的感受的时候,你会更容易建立起一个比较强社交磁力的社群。

所以,加入一个成功的社群并没有那么容易。也不是说,我们想要做一个行为上的改变,然后我加入到一个相应的群里头我就能有这样的改变,我们得有这六大要素。

你要加入或者是建立一个成功的社群,作者还提到有一个比较关键的要素,就是你要有同伴榜样,或者叫作意见领袖,就是能够带领这个社群往前走的这些人。

那么同伴榜样从哪来呢?一般有四种:

第一种就是专家。比如说你建一个跑步群,你把一个慢跑的教授、专家加进来了,那他肯定是一个意见领袖;再比如我在的一些研究钱币学的群里头,如果你是专门研究某个课题的人并且写了一些书籍,或者你是拥有实物最多的人,那么如果你在这个群里头,大家就会觉得这个群厉害,愿意加入这个群。

第二就是名人。大家看一看抖音、快手,谁的粉丝多,那你就知道了,如果有一个名人在这儿的话,这个社群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建立起来的。

第三个是传播者。所谓的传播者,就是他既不是名人也不是专家,但是他对这事特别热衷,他愿意跟所有的人去说这件事,那么这个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同伴榜样。

最后一种同伴榜样就是本土榜样。所谓的本土榜样就是身边的榜样,你就看看身边的人,有没有人始终坚持长跑的,有没有人过着非常自律的生活,有没有人改掉了非常不好的习惯,你向他去学习、请教,你把他纳入到你想要打造的这个社群当中,这都是可以让你的社群拥有更高的社交磁力的一种做法。

所以第二种武器就是社交磁力,让他人成为推动自己改变的一个力量。

03 武器三:要事为先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个武器,叫作要事为先。要事为先的概念就是,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件事。

如果人们认为一件事很重要,一件事对他自己特别重要,他就会坚持。比如说,为什么我们寒窗苦读那么多年去参加考试,因为我们从小就有一种意识——上大学这事很重要,接受教育这事很重要。比如说戒烟,理论上来讲,你用阶梯模型和社群完全可以做到戒烟,你只要想好戒烟的步骤,然后再加上有人监督,每一个人都可以戒烟。你为什么戒不掉呢?归根结底是自己并没有打心底里认识到或者认可这件事是最重要的。所以,最后人做某件事的动力,取决于人认为这件事重要还是不重要。

作者提到对人最重要的三件事:

第一是钱。没人否认吧?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

作者也讲了一个比较生动的案例,就是墨西哥在1994年应对金融危机,它采取的一个措施就是发钱。但是它发钱是有条件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所有领了政府救济金的人,必须到公立医院去看病,不能到私立医院去看病,也就是说你不能把这个钱花在基础医疗以外的事上。第二,这个钱是只给女性不给男性,就你们家只给老婆不给老公,只能老婆去领不能老公去领,而且只能老婆去决定这个钱怎么花。这个原因也比较简单,就是它认为女性更愿意把钱花在照顾家里,比如说买食物,给小孩更好的生存和教育环境等事上,而男性保不齐可能就抽烟、喝酒、烫头去了。

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之后,墨西哥发现这些措施确实很管用,整个民众的生活水平由于有了这个资金的支持,确实获得了提高,而且并没有大规模发生大家害怕的钱被滥用的事,有一定的小规模的。但这个依旧会被认为是一种成功,所以他们在更大的范围、向更广泛的人群采取了同样的措施,就是让大家意识到钱很重要,当你有了钱,你就会去买食物,你就会去提高家里人的生活水平,你就会去提高儿童的教育水平。

与此对比的,我们来看一看美国。美国为了应对疫情,去年开始无条件发钱,只要受到疫情影响的,只要失业了,就给你发救济金,而且这个数目还不少。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人拿了这救济金不上班了,因为这些人觉得上班一个月还挣不了这么多钱呢,那我为什么还要上班呢,我干脆拒绝就业,我就等着你给我发钱,所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那么好的效果。

我们看到,同样是钱,但是人会在有重要性排序和没有重要性排序的时候,做出不同的选择。反过来,对于我们现在要讲的这件事,当你要改变一个你的行为的时候,那你能不能把这件事的重要性,和你对于你自己而言什么事是最重要的,把它连接起来?如果可以的话,你会有更高的动力去做这件事。

第二件对人最重要的事,就是社会关系。

我们经常会讲一个词,叫“社会性死亡”,也就是“社死”。为啥大家觉得社死是一个特可怕的事?就是因为你的社会关系乱了,或者社会关系没了,这个是非常害怕的事,因为心理学告诉大家,牢固的社会关系对于实现幸福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个是有科学实验作为佐证的。这个科学实验就是把一群人扔到核磁共振里面,然后人躺在里面是不能动的,什么都看不见,只能看见头顶上这一块白。做一次核磁共振可能要几十分钟的时间,就是很无聊的一个状态。那么他们做的测试是什么呢?就是用这个核磁共振去扫描人脑的变化。

在把人送进去之前,会对他做不同的情景设置——有的人是让他握一些比较温暖的东西,身体感觉比较温暖之后把他送进去;有的人就冷冰冰地躺在那个床上,把他送进去。最后会发现,这个人在收到暖心的反馈,善意的笑容的时候,他的大脑反应和身体是处于比较温暖舒适的状态的,大脑反应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你说一些暖心的话,做一些温暖人的行动,这个和人生理上感受到温度比较高、比较舒适、比较安全是完全相同的。

另外一个测试就是排斥性,就让你眼睛上套一个可以看视频的仪器,你可以看到一个视频,在这个视频里,两个假人在玩球,你在跟他们一块儿玩,玩得很开心,突然玩到一半,这两个人再也不理你了,他俩开始玩球,这球也不扔给你了,他们也不看你,他们就自己玩自己的,好像你不存在一样。而你在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核磁共振会扫描你的脑袋,看你脑袋里面是怎么动的。科学家就发现大脑成像,成出来的这个像跟疼痛的时候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这种排斥和孤独感给人带来的心痛的感受是真的,你的脑子的反应就跟疼痛是一样的。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社会关系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第三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健康。

如果你觉得你通过某种行为,可以真的改善你的健康,那么你一定会去做,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保健品、营养品,所以才有那么多瞬间改变。

当一个人抽烟,怎么都戒不了的时候,如果真的生了一场病,或者他的一个烟友生了一场比较严重的病,这有可能会给他带来一个非常剧烈的冲击,让他瞬间就改变,就是一颗烟不抽。我们也看到很多人,至少有一些我的朋友抽烟,抽得很厉害,一有小孩就一根烟都不抽了。为什么?因为抽烟对小孩不好。归根结底它说明健康这件事对人是非常重要的,那区别只在于你有没有意识到,你有没有认知到,你有没有觉察到它在损害你的健康。

所以作者讲了这么多,最后的结论要事为先,就是如果你要改变的这种行为,能够和对于你来讲或者对于人来讲最重要的这些事有直接关联,那么你就容易找到动力去做。

可能有人会问,我怎么样把把一件事变得更重要呢?就是这件事本身可能不重要,或者是跟我觉得重要的这些事没直接连接,我怎么把它变得更重要呢?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有两个维度要去考虑。

第一个维度就是你要不要改变它,如果它本身不重要的话,你为什么要改变它?当你需要改变它的时候,从逻辑上它一定是有一个重要性在那儿的,当然这个重要性未必是在你身上。

书中讲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个叫作苏珊娜的女性,她的儿子服用一些上瘾的药物,就跟吸毒一样,到最后很年轻就去世了。她在整理她儿子的日记的时候发现,她的儿子在日记里面就写到,说:“我这一生可能也就这样了,但是我想告诉更多的人,这一生不要这样度过。我也想有一个家庭,但是我把所有的爱都用来爱毒品了,我没有办法去爱别人;我也想在未来有小孩,但是我把所有的钱都拿去买毒品了,所以我没有钱能够保证他过更好的生活。我最后什么都没有,但是这样是不好的。”

苏珊娜看到她儿子这个日记之后,她就把防止青少年滥用药物这件事,变成了她一生的奋斗目标,她不停地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去呼吁立法,去改变这种情况。

那她为什么要去做这样的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变,为什么要改变她以前可能相对比较平稳的这种生活的状态?就是因为她觉得这件事很重要,她把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的这个事和更多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这两件事的重要性连在一起,就导致了她持久地改变她的行为,持久地去做一件事。

所以对于所有的各位而言,如果有一件事、有一个行为是你想要去改变的,是你想要去持久坚持的,它一定有一个重要性的原因在背后,找到那个重要性,这就是第三个要事为先的武器。

04 武器四:极度容易

那第四个武器叫作极度容易,极度容易就是越简单你就越能坚持到底。

我们再回到乔什的做勺子的那个案例,做勺子对于我们来讲可能是一件比较难的事,但对于木工来讲可能是最简单的一件事,一天做一个勺子花不了多长时间,他就能够坚持下去。

为什么人们能够坚持去做容易的事?因为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大家脑子里面总是有若干的力量在角逐,就是你应该做这个,你应该做那个,好多你想做的事或者好多你应该做的事摆在你面前,让你去选择,这时候大脑会告诉你,你就做最容易的那件事。

所以大家想一想,当你面对一堆工作上的事的时候,或者是一堆作业要写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去做最容易的那个事,这个报告我明天再写,我先看看邮件;这个题明天找人问一问,我先把这个做了。这是我们大脑的一个自然反应,人就会倾向于去做容易的事,而越难、越不容易坚持的事,人越容易放弃。

那问题就在于,我怎么样能够让事情变得容易。同一件事情我要做,那要怎么样让它变得容易呢?它有三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第一个就是控制环境。比如说现在很多的城市,像北京、上海室内禁烟,所有的酒店、办公场所全部禁烟,这就是环境的改变。对于一个在办公室上班的,或者是出差住酒店的人来讲,要抽烟就要出去,它是让吸烟这件事变得更难,那同样的就让不吸烟这件事变得容易,你躺那什么都不做你就不吸烟了,所以这是第一个,叫作控制环境。

第二个叫作限制选择范围。人在面对更多选择的时候,不是选择越多越好,而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他会觉得太难选了。

书中给了一个例子挺有意思的,就有一个超市卖果酱,一开始的时候有6种果酱,发现卖得挺好,然后超市老板就说:“只卖6种太差劲了,既然卖得这么好,我们应该多几种选择。”最后把这个果酱变成了24种选择,24种不同的口味给大家。但后来发现,这个果酱整体销量在下降,他们就纳闷了,于是就去做消费者调研,消费者说:“你原来6种,我随便挑一种就完了,你现在24种,我不知道该选哪一个,所以就算了,我就干脆什么都不选了。”这是一种天性,就是人在面临太多选择的时候,反而会特别不容易做出选择。

那第三个让事变得容易的方法叫作创建线路图。创建线路图就是,你去做一件事,做这件事可能有多种方法,于是你就陷入我们刚才加讲的选择的困境。或者是说我知道有两种做法,但是这两种做法我不知道哪个更难、哪个更容易,所以我又陷入了选择困难症。那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你一个清晰的路径,你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这件事就会变得容易。

比如说想从A点更容易导航到B点,我们有一个导航,它会给你三个选项,什么时间最短、路程最短、用钱最少,你在这三个里面选一个,选了一个之后你就照着它说的去做就行了,这件事是不是就变得特别简单呢。

所以让事情变得容易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叫控制环境,第二种叫限制选择范围,第三种就是给一个线路图。

那么我们为什么无法让想做的事情更容易呢?作者也给出了两个可能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原因就是知识的诅咒。什么叫知识的诅咒?我们经常见综艺节目上面有一个看口型的游戏,就是大家站成一排,你对着我的背,我对着前面,然后我看到一个字,我就转过头来给你喊,但你听不到我的声音,你只能看到我的嘴型。就这样一个一个传,传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个人再告诉第一个人说他看到的是什么字。到最后一定是传变样了,最后一个人猜出来的和第一个人想表达的完全不一样,这就是知识的诅咒。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给自己制定行为改变的步骤的时候,或者是说想要去改变某一件事,让这件事变得极度容易的时候,你都要意识到这件事可能真的没有那么容易,起码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

第二个误区就是过分自信。人总是对自己或者他人将来怎么行事做出过分乐观的预测。这个也会让我们误以为这个事情已经变得比较容易,或者误以为我们在一个比较容易的一个环境当中去做改变。其实不是,这个会无形加大我们改变的难度,就使得我们坚持做这件事变得更难,因为是无形当中加到的,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所以在碰到这种难度的时候有可能就放弃了,就使得我们没有办法去持续改变。

所以极度容易这个武器,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一件事变得容易。那怎么样去避开刚才说得知识的诅咒也好,或者过分自信也好,那就是我们在控制环境、限制选择范围、创建线路图这三个能让事情变得容易的过程当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假设别人和自己具有同样的知识水平;第二,让事情变得简单的这些工具你要掌握。

05 武器五:行为在前

接下来第五种武器,叫行为在前。行为在前的意思是说你的行为变了,意识也就随之而变,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事。

很多人会觉得我要先想到,我才会去做;但有的人会觉得你先别想,你先做,等你做熟练了你自然就变成习惯了,你自然就知道怎么做了。有一个故事,一个哥们,他老婆做了对不起他的事,于是他和他老婆离婚了。离婚了以后,这哥们又放不下,就特别沮丧,但又觉得被背叛了,又愤怒。然后有一天他就决定要做一些改变,他的改变很简单,他就把他的邮箱的密码改成了“原谅她”,每一次登录邮箱的时候输密码,都会输入“原谅她”,每天要输好几次,坚持了一个月之后,他发现自己的状态好了很多。就这种每天暗示自己原谅她、原谅她、原谅她,到最后就真的原谅她了。那接下来他要戒烟,然后他就把密码改成了“戒烟”,每天告诉自己好几遍戒烟、戒烟、戒烟,真的没有再抽过烟。

这个听起来好像有点神,但是其实大家可以试一试,就是如果你有一件事是特别想去改变的,你就把你最常用的密码改成这个,你看看会不会改变,比如说跑步、跑步、跑步,减肥、减肥、减肥。人每天如果不停地这样给自己暗示,这样给自己提醒,那你的潜意识就会把这件事,变成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就会有动力驱使自己去做这样的事。

前人的智慧总是教导我们,行为的改变始于意识,但是刚才讲的这个案例其实颠覆了这样的一个观念。那它有没有科学依据呢?它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个科学依据叫作“神经记忆”。神经记忆是一种心理技巧,它通过让人们回顾过去的行为来重置大脑,就是神经记忆可以让人们去回顾想到自己以前的行为,看到自己的改变,然后去坚持做之前没有办法做到的事,你先去做这件事(行为在前),行为改变了你的意识会跟着改变,然后再去强化这种行为的改变。

图片

前人智慧VS神经记忆

有四种制造行为在前的方法:

第一就是行为本身,就是你要去做。书里讲了一个例子,美国很早以前的前总统富兰克林,当时在竞选议员,他被选中当选议员之后,就发现有一个反对派,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反对,就很难相处。富兰克林就想缓和跟这个人的关系,他就了解到这个人很喜欢收藏书籍,其中有一些书籍是非常珍贵的,他就去问人家借那些非常珍贵的书。这个哥们就觉得,虽然咱政界观点不同,但是你向我借这本书,我觉得还是很受用的,说明你认可这个书的价值,你也意识到我有这个书,于是就开始借书给富兰克林。就这样看完了还,还了又借、又还,然后两人还讨论,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人越来越觉得富兰克林不是敌人,更像是一个朋友,因为有很多相同的观点、爱好,最后就化敌为友了。这是一个典型的用行为去改变人们对事情的认知的案例。你先做,你先让他做,或者你先自己做,然后他会慢慢地改变他的意识。

第二个方法叫作身体动作。这个在樊登老师讲的另外一本书《高能量姿势》里面有无数多的案例,你通过动作的改变就能够给自己心理暗示,就能够改变自己的能量水平,就能够改变你的行为。

第三个叫生理和情绪。生理和情绪层面的神经记忆,会影响人的认知。有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就是给一群小伙子去看姑娘的照片,然后让他们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加快或者是放缓,但其实没有,这都是假的,就是让他们以为他们听到自己心跳加速了或者心跳放缓了。结果第二天再问他们,你觉得哪个姑娘漂亮,他潜意识就会觉得他听到心跳加速或是放缓的时候,他看到的那个照片是他认为更漂亮、更亲近的。所以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生理和情绪会改变你的认知,所以要制造这样的生理的感觉,要制造这样的情绪,能够去改变人们的认知。

最后一个方法叫言语。言语的神经记忆是可以影响到人们的看法和行为方式的。书中也给了一个例子,美国有很多选民不愿意去投票,他们的心态就是选谁跟他没关系。这个时候科学家就做了一个实验,就是用两个不同的问句去问不愿投票的选民,一个问句是“你打算投票给谁”,另外一个问句是“作为一个选民,你打算投票给谁”。发现后者,被问到你作为一个选民愿意投票给谁这个问题的人,他的投票率大幅增高。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一个提醒,有一个认知的提醒,通过“你是一个选民,你要选给谁”这个言语的提醒,这个时候你很难第一时间反应到说我一个都不选,你会先把自己带入到我是一个选民,我好像应该选一个谁,然后你想的就是这俩人我选谁。

所以从言语的角度,是可以去改变、去影响人的行为。所以用这些方式能够制造行为在前,使用这个武器让这个行为本身发生改变。

06 武器六:致命吸引

第六种武器叫作致命吸引。致命吸引是极度诱惑,让你无法克制地坚持下去,它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不好的。

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就是“打折券购物狂”,到双十一,还没到双十一,十一月一号就开始算各种券怎么去凑单,然后购物车加满了一长串,到了那一天发现便宜好几十,然后买了一堆自己不用的东西,这其实就是致命吸引这个武器被商家使用来改变你的行为。

还有一个最典型的就是拼多多砍一刀,到处去让人砍一刀,最后砍下来两毛钱,大家感觉很爽,这也是一样利用这样的一个致命吸引来改变你的行为。所以说这里面有科学原理,就是人们做某件事如果感觉到了奖励,他就会继续做下去。

这本书里面讲到了怎么去提升吸引力的五种方法:

第一,就是让做正确的事变得好玩。比如说让学习变得好玩,学生就爱去学习而不是打游戏;比如说让工作变得好玩、有意思,这个环境设置得比较好,工作内容设置比较好,大家就更愿意在工作的这个环境当中花时间、花精力。

第二,就是多用胡萝卜少用大棒。我们通常都说这奖惩奖惩,有奖有惩,胡萝卜加大棒才是最好的方式。这样没错,但是大家想一想大棒起的是什么样的作用?它是恐惧,它是利用恐惧去改变人的行为,你害怕被打,你害怕疼那一下,所以你会不做某一些事。但是恐惧它只是可以让人短期内改变行为,很难让人长期地改变某种行为。当这个恐惧的东西不存在的时候,人可能又旧态复发,而且他会有消极行动,因为我害怕受到这个大棒的打击,所以我干脆就不去尝试了。我不去试新的东西、我不做了,所以这个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方式。那还是以鼓励的、正向的这种反馈激励来作为引导,所以多用胡萝卜、少用大棒。

第三,就是别把金钱视为最佳奖励。金钱可以是奖励,是一部分奖励,但是它不是最佳的奖励,因为它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在一定的程度上,金钱可能会适用,或者在一定的范围会适用,超过了这个范围可能也没用了。比如说我今年业绩做得好,领导给我奖金一百万,我觉得:“哇,这个太有效了,我就拼了命也要做。”老板说这做好,这个年底奖金十万,我就觉得“费那劲干嘛?”所以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可能是管用的,超过了这个程度或者小于这个程度,可能都不管用。

第四,就是光是教育是不管用的。不能光教育,一定要让他有切身体会,要调动人的心理和情绪,他才能做某件事。光靠教育不管用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戒烟每,一个烟的烟盒上面都有一句话,叫作“吸烟有害健康”,甚至是有的国家在烟盒上面印这个骷髅头,印这个烂掉的肺都没用,想抽的还是会抽,所以光教育是不管用的。

最后一个方法叫作让活动本身变成奖励。就是游戏化,就是活动本身它就是一种奖励,你只有做得好了你才能继续做,你只有达到某种目标或者是某种目的,你才能继续做,大家就会更有动力去做这件事。

所以这五个方法是可以提升吸引力的方法,能够让我们把某一个要改变的行为,变成一个具备致命吸引的行为。

那在应用的时候,其实有一些注意的事项,就比如说你的奖励一定要及时,你在训练你的狗,你说“坐下”,它坐下了,你要马上给它一个狗粮,如果你第二天早上才给它狗粮,它还能想得起来是因为什么给它奖赏吗,能养成这个习惯吗?不行!人其实也是一样的。

第二就是尽量在他没有期待的时候给他奖励。这是来源于一个科学实验,一些小孩喜欢画画,然后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给一群孩子说,你要在一个小时之内画三幅画,你就会获得奖励。那对另外的这群孩子说,你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画,但最后都是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三幅画的孩子给了奖励。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没有奖励预设的这些孩子,他很快乐地去画画,他获得奖励的时候他也很开心,他会继续开心地去画画;而这一群因为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了三幅画的孩子获得了奖励,他以后在画画的时候,他第一个问题会问我要做几幅画才能获得奖励,就是画画本身已经不是目的了,目的是为了获得奖励。

大家想一想这个是我们鼓励的方向吗?不是!是我们能够带来持久改变的方式吗?也不是!所以给奖励要在没有预期的时候。

第三个注意的事项就是,原本就需要做的这个事你给予他奖励,他会做更多。比如我经常出差,所以我是很多航空公司的白金卡,我是很多酒店的白金卡。到了十月、十一月的时候,我就会算,比如东航还差多少次或者还差多少里程我能升到白金卡,国航还差多少次,南航还差多少次……然后我会岔开,就这次出差我要坐国航,这次出差我要坐南航,到最后刚好这几个航空公司等级都能够保住,或者都能够上升。这就是他们在通过奖励这个原本就需要做的事,而让我做得更多,我甚至可能会在可出差可不出差的时候特地安排一次出差,因为我就差这一次我就白金卡了,所以这也是被应用这种方式来达到致命吸引的这种状态。

所以,第六种武器就是致命吸引。

07 武器七:反复铭刻

第七种武器叫作反复铭刻。反复铭刻其实就是把行为变成习惯,然后习惯就变成默认了。

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反复铭刻这件事一旦发生,一旦奏效,它的这个功效可能会长时间的存在。书中讲了一个挺让人伤心的例子,就有一个叫迈克的人,这个人是个瘾君子,但是他就去积极地戒毒。在他戒毒成功之后,研究人员去给他做测试,就在他看的很多的图片当中短期插入跟吸毒相关的图片,比如可卡因、注射器等等。在他没有主观意识到他看到了这些图片的情况下,让他看到这些图片,最后的结果就是他的毒瘾复发了,因为在他脑子里面这个已经铭刻的东西又被唤醒了,所以他脑子里面跟上瘾相关的部位又开始活跃。

我们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你可能已经多少年没有骑过自行车了,你小的时候、年轻的时候骑自行车,多少年都没骑过了,前两年共享单车出来的时候,你第一次骑上共享单车,在经过了那么多年,你依然很熟练地骑走了,而且没有摔倒。游泳也是一样,这就是一种通过反复铭刻,变成自己大脑当中的这种记忆而导致的行为的永久改变。

那怎么做?很简单,大家去听《刻意练习》那本书,我就不再赘述了。

到这儿,我们把七种武器都介绍完了,我们来总结一下七种武器。第一种叫作阶梯模型,它是要整合步骤、目标与梦想;第二种武器叫社交磁力,是让他人成为推动自己变化的一种力量;第三叫要事为先,就是找到对自己做最重要的那件事;第四叫极度容易,越简单就越能坚持到底;第五叫行为在前,行为改变了意识就会跟着改变;第六种叫作致命吸引,极度诱惑能让你无法抗拒地坚持下去;第七种叫反复铭刻,把行为变成习惯,把习惯变成默认。

三、整合七种武器,升级自我

要改变行为,我们不能仅仅应用这七种武器当中的一种,而要用一个组合拳,一套一系列的东西去加到一起,改变你的行为。那么怎么改变,我们就要跟最开始讲的那三类行为,就是自动行为、冲动行为和常见行为结合起来。

自动行为就是指人们出于无意识做的事;冲动行为是人们受到内心强烈地驱使或者在愤怒的情况下做的事;常见行为是人们反复做的事情,至少在做的时候他们有一部分的时间是有意识的。这三种行为的区别,在于做这件事的时候,你的有意识的程度是在逐渐加强。

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在这七种武器当中,有一些是需要刻意地去锻炼、去应用才能产生效果的,所以针对这三种不同的行动,作者给了我们一个SCIENCE模型的使用的建议。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三类行动(如下图),这个自动行动脑子里面什么都没想,所以就没脑子, 没脑子就会做;冲动行动它有一部分脑子,就是你还能意识到;然后再到常见行为,它就是你满脑子都有,就是你是能够完整地意识到它的行为的。

图片

在这个地方是有这七种武器(如上图),星星越多就代表这种武器针对这个行为更有效,没有星星就意味着如果你要改变的行为确实是属于这个行为,你单独使用这一种武器通常来讲是无效的。

大家针对自己要改变的这个行为,去采用相应的武器的组合就可以了。我就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要改变一个自动行为,比如说我说话喜欢加个“嗯”“啊”,这些也有书友在反馈的时候提过,说太多“嗯”“啊”这些东西会打断听书思路。但我自己感受不到,就我在说的时候其实是无意识的,那如果我要改变这样的一个自动行为行为我应该怎么做呢?在这个里面前三种武器是无效的,因为前三种武器要求你是在能够意识到它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够去改变的,比如说阶梯模型,如果我连意识都意识不到,我怎么去画一个阶梯,我就算画了这个阶梯,在我意识不到的情况下我也没有办法去进行改变。

那比较容易改变的是什么呢?极度容易!极度容易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极度容易和反复铭刻这两个加到一起是最有效的。那我会怎么做呢?就是当每一次发声“嗯”或者“啊”的时候,我要让它变得不容易,或者说我要让自己更不容易地去发出“嗯”或者“啊”,具体的做法就是我可以在前面的摄像头下面加一行字,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要“嗯”“啊”。为什么这么做会有效呢?是因为它会让我这个无意识的行为变成一个有意识的行为,就我能够意识到它,然后我马上就能改变它,因为改变它是非常容易的,我不说就完了,咽进去。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针对你不同的要改变的行为类型,会有不同的武器组合,最后能够有效果地让你发生持久的改变。

最后,我想说:如何想到又做到?其实在读完了这本书,包括在准备的过程当中,我的最突出的一个感受,如何想到又做到最核心的就一个字就是“做”。你只要做,你只要开始做,坚持做,始终做,你的行为一定会持久改变。

为什么我们在听了这么多的书依然还有强迫症,依然还有拖延症,依然还是有很多的事情能想到、也理解,但是又做不到呢?因为没有去做,或者说做一段时间就慢慢地因为所谓更重要的事,占据了原本你要做它的时间,然后它又恢复原样了。

所以最后的最后,今天这本书《如何想到又做到》,大家如果只能记住一个字的话,那就是“做”,如果只能做到一个字的话,那也是“做”。所以放下这本书,大家赶紧去做吧。

如果大家觉得有所帮助,有所收获,那么也建议大家邀请好友一起来收听,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01-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rz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