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Android Developers
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及在A

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及在A

作者: A_si | 来源:发表于2019-05-16 22:37 被阅读0次

    相信大家都用过计算器,输入一个数,然后输入运算符,然后再输入一个数,就会根据不同的运算符做不同的运算。

    最直接的加减法:

    public class Calculator {
        //加符号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ADD_SYMBOL = "+";
        //减符号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SUB_SYMBOL = "-";
        public int exec(int a,int b,String symbol){
            int result =0;
            if(symbol.equals(ADD_SYMBOL)){
                result = this.add(a, b);
            }else if(symbol.equals(SUB_SYMBOL)){
                result = this.sub(a, b);
            }
            return result;
        }
        //加法运算
        private int add(int a,int b){
            return a+b;
        }
        //减法运算
        private int sub(int a,int b){
            return a-b;
        }
    }
    
    

    用户使用: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输入的两个参数是数字
            int a = Integer.parseInt(args[0]);
            String symbol = args[1]; //符号
            int b = Integer.parseInt(args[2]);
            System.out.println("输入的参数为:"+Arrays.toString(args));
            //生成一个运算器
            Calculator cal = new Calculator();
            System.out.println("运行结果为:"+a + symbol + b + "=" + cal.exec(a, b, symbol));
        }
    }
    

    这是最简单直接的代码,有什么问题吗?假如用户需要这个计算器支持乘法呢?就要改Calculator类,明显违背了开闭原则,系统也不利于维护。

    那么怎么设计成可以扩展的代码呢?就需要策略模式了。

    策略模式类图

    定义:策略模式也叫政策模式,定义一组算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以互换。

    这个定义是非常明确、清晰的,“定义一组算法”,看看加减法和乘法是不是三个算
    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那么我们定义一个类,封装算法,可以互换,是不是多态的特征呢?我们用代码把这个定义实现下:

    //抽象策略
    interface Calculator {
        public int exec(int a,int b);
    }
    // 具体策略
    
    public class Add implements Calculator {
        // 加法运算
        public int exec(int a, int b) {
            return a+b;
        }
    }
    public class Sub implements Calculator {
        //减法运算
        public int exec(int a, int b) {
            return a-b;
        }
    }
    

    策略定义好了,然后定义一个Context封装类,其作用是承装三个策略,根据不同的需要替换:

    public class Context {
        private Calculator cal = null;
        public Context(Calculator _cal){
            this.cal = _cal;
        }
        public int exec(int a,int b,String symbol){
            return this.cal.exec(a, b);
        }
    }
    
    

    用户使用:

    public class Client {
        //加符号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ADD_SYMBOL = "+";
        //减符号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SUB_SYMBOL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输入的两个参数是数字
            int a = Integer.parseInt(args[0]);
            String symbol = args[1]; //符号
            int b = Integer.parseInt(args[2]);
            System.out.println("输入的参数为:"+Arrays.toString(args));
            //上下文
            Context context = null;
            //判断初始化哪一个策略
            if(symbol.equals(ADD_SYMBOL)){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Add());
            }else if(symbol.equals(SUB_SYMBOL)){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Sub());
            }
            System.out.println("运行结果为:"+a+symbol+b+"="+context.exec(a,b,symbol));
        }
    }
    

    需要增加乘法呢?实现Calculator ,增加乘法算法,直接替换就ok了:

    public class Mul implements Calculator {
        //乘法运算
        public int exec(int a, int b) {
            return a*b;
        }
    }
    
    public class Client {
        //加符号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ADD_SYMBOL = "+";
        //减符号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SUB_SYMBOL = "-";
        //乘符号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MUL_SYMBOL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输入的两个参数是数字
            int a = Integer.parseInt(args[0]);
            String symbol = args[1]; //符号
            int b = Integer.parseInt(args[2]);
            System.out.println("输入的参数为:"+Arrays.toString(args));
            //上下文
            Context context = null;
            //判断初始化哪一个策略
            if(symbol.equals(ADD_SYMBOL)){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Add());
            }else if(symbol.equals(SUB_SYMBOL)){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Sub());
            }else if(symbol.equals(MUL_SYMBO)){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Mul());
            }
            System.out.println("运行结果为:"+a+symbol+b+"="+context.exec(a,b,symbol));
        }
    }
    

    我们总结下这样的写的优点:

    • 算法可以自由切换
      这是策略模式本身定义的,只要实现抽象策略,它就成为策略家族的一个成员,通过封
      装角色对其进行封装,保证对外提供“可自由切换”的策略。
    • 避免使用多重条件判断
      如果没有策略模式,我们想想看会是什么样子?一个策略家族有5个策略算法,一会要
      使用A策略,一会要使用B策略,怎么设计呢?使用多重的条件语句?多重条件语句不易维
      护,而且出错的概率大大增强。使用策略模式后,可以由其他模块决定采用何种策略,策略
      家族对外提供的访问接口就是封装类,简化了操作,同时避免了条件语句判断。
    • 扩展性良好
      这甚至都不用说是它的优点,因为它太明显了。在现有的系统中增加一个策略太容易
      了,只要实现接口就可以了,其他都不用修改,类似于一个可反复拆卸的插件,这大大地符合了OCP原则。

    当然他也不可避免的具有缺点:

    • 策略类数量增多
      每一个策略都是一个类,复用的可能性很小,类数量增多。
    • 所有的策略类都需要对外暴露
      上层模块必须知道有哪些策略,然后才能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这与迪米特法则是相违
      背的,我只是想使用了一个策略,我凭什么就要了解这个策略呢?那要你的封装类还有什么
      意义?这是原装策略模式的一个缺点,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使用其他模式来修正这个缺陷,
      如工厂方法模式、代理模式或享元模式。

    那我们什么应该使用策略模式呢:

    • 多个类只有在算法或行为上稍有不同的场景。
    • 算法需要自由切换的场景。
      例如,算法的选择是由使用者决定的,或者算法始终在进化,特别是一些站在技术前沿
      的行业,连业务专家都无法给你保证这样的系统规则能够存在多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策略
      模式是你最好的助手。
    • 需要屏蔽算法规则的场景。
      现在的科技发展得很快,人脑的记忆是有限的(就目前来说是有限的),太多的算法你
      只要知道一个名字就可以了,传递相关的数字进来,反馈一个运算结果,万事大吉。

    Android中有一个需求场景是不是特别像?有数据的时候,要展示数据;无网络的时候,展示重试界面。对的,就是状态策略,根据不同的状态选取不同的策略,但是我们一般不单独使用策略模式,而是使用工厂方法来实现策略类的声明。也就是利用混编,扬长避短,达到最优的设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及在A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tgaqtx.html